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吴洪田坦陈:近年来,山东烟草系统担当涉农国企重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于种烟地区多数是贫困山区的实际,扎实推动现代烟草农业高质量发展,挖掘烟农增收新动能,为烟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贡献。2018年,在不少烟区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山东烟农户均种烟收入仍然达到12.49万元。
转变生产方式,建设高标准烟田推动实现“减工降本”
近年来,要问种烟增收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烟农会首选“用工难、雇工贵”。“五月前后种烟,十月份收获,这两个用工多的环节,恰是两大农忙时节,雇工成本一般在每天150元以上,是种烟投入最大的一项。”昌乐县红河镇种烟大户王江堂说。
如何“减工降本”?山东的答案是烟田基础设施和作业装备的转型升级。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总经理徐立国介绍,山东烟草系统始终坚持反哺一产,自2005年以来,已累计投入30多亿元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构建起“两头工场化、田间机械化、服务专业化、全程信息化”为特点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
如今,在涉农国企的强劲推动下,农民在哪里种烟,“路水田机”一体的高标准烟田就改善到哪里,育苗工场、烘烤工场、机械服务队等就跟进到哪里,这在山东已成为常态。临朐县神秀黄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强说:“两头工场化让社员解放出来,精力只放在种植环节。水肥一体化和植保专业化服务解决了日常管理的最大难题。”
去年以来,山东又在烟区开展机械装备改造升级,研发推广了“双行槽型”起垄机、水造井窖法移栽器、烟叶采收机、笼式烘烤等机械设施,烟叶生产装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当前亩均烟田用工已降低到13个左右,亩均用工生产成本控制在1500元以下。
创新组织形式,构建“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服务”生产体系
今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张建民在山东调研时说,要静下心来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烟草农业产业体系。对此,山东瞄准创新组织形式,做细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烟农专业合作社服务,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种植主体,以“烟农合作社+互助小组”为服务主体,构建起“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服务”生产体系。
沂南县双堠镇张铁峪村烟农姚作红种烟6年了,近年来种植规模稳定在50亩,亩均纯收入年年看涨:2016年1282元,2017年1426元,2018年约1600元。谈到原因,他总结:一是种烟规模适中,一家人以此为主业,精心管理,亩均效益和规模效益都很满意;二是靠合作社提供的服务,育苗、移栽、植保、收获等环节,都有专业队提供服务。三是烟叶的价格稳定,技术员全过程指导,烟草公司有防雹、防涝的措施,还给补贴购买农业保险。 采访发现,姚作红的增收“三要素”,在山东主要种烟地区都有体现。据徐立国介绍,山东综合考虑烟农生产经营能力和亩均效益水平,大力发展20亩左右的种植专业户和1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烟农户均面积稳定在40亩左右。在此基础上,强化烟农专业合作社和烟农互助小组的服务作用。2019年,山东烟农户均种烟规模37亩,已培育发展职业烟农5281人,2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面积占总面积87%;建立烟农专业合作社36家,其中全国烟草行业示范社10家,成立烟农合作互助小组472个,入组烟农2515户,小组内烟农实现了土地、设施、劳动力等资源共享、技术互助和价格自律。
持续促进增收,构建“一主多元、三产融合”增收体系
在诸城市贾悦镇冯家杨柳村,烟农王金学已在闲置的育苗棚里种植平菇7年了,2018年底算账,种烟收入8.9万元,种植平菇收入12万元,实现了“双增收”。
诸城市孟友烟农专业合作社经理白中友介绍,“2013年以来,合作社指导社员利用闲置的育苗棚和烤房等种植平菇,建起原料库、消毒仓、接种室,聘请了技术人员,到2018年食用菌栽培量已达230万棒,带动46户社员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今年,合作社又引进了羊肚菌、黑木耳等附加值高的食用菌新品种。”
孟友合作社位于诸城“烟叶种植综合体”内,有9000多亩农田资源。近几年来,合作社除了开展设施利用外,还在轮作烟田上做文章,组织烟农种植“紫花丹参”等中草药,种植彩色小米、旱稻,推广“油菜+烟叶”“小麦+烟叶”等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开展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创立了“孟友”特色农产品品牌,带领烟农在稳定种烟收入以外,找到增收新动能。
在昌乐县,石家河合作社指导烟农在轮作烟田种植西瓜、芋头、紫薯等作物,在闲置的育苗棚里种植多种水培蔬菜,在闲置的烤房里养殖芦花鸡、鹅等。为了抱团打开市场,合作社与潍坊四季风、广昊食品等企业开展合作,开展订单种植,建立了稳定的市场渠道;同时,还与本地其它合作社开展社社联合,注册了“乐烟”品牌,发展农超对接、“互联网+”销售和“会员制”销售。
采访发现,山东烟草系统坚持“一主多元、三产融合”,主动服务大农业,把烟农多元增收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等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