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青海省蚕豆机械化全面实施,构建合理轮作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16  来源: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81261
内容摘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豆类是生态环境的有益助手、人类健康不可或缺、摆脱贫困的重要支柱,确定2月10为国际豆类日。蚕豆作为最重要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豆类是生态环境的有益助手、人类健康不可或缺、摆脱贫困的重要支柱,确定2月10为国际豆类日。蚕豆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是重要的粮饲菜肥兼用作物,在粮食、饲草(料)、蔬菜和绿肥(固氮)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应在我省农业领域贯彻落实“一优两高”战略和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发挥重要的轮作和“减肥增效”作用。

然而,因蚕豆的生长特性和国内无适于蚕豆生产机械,从种子加工、播种、管理至收获等各个生产环节均人工操作,机械化问题是青海蚕豆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蚕豆在青海现代农业体系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青海蚕豆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一直围绕这个关键技术问题,联合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的育种专家、机械专家、生产专家,从机械引进改制、选育适于的蚕豆品种、配套高效生产技术等多层面全方位攻关,近多年试验示范,选育了适于机械化生产的青海13号、青蚕16号、青蚕19号等籽粒均匀、结荚集中、成熟一致的蚕豆新品种,制定了蚕豆机械化播种、机械化联合收割等技术标准、配套了机械化一次性施肥、覆膜和播种技术、蚕豆种子全自动化生产技术等,实现了蚕豆全程机械化。

实现蚕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蚕豆生产适度规模化,满足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实现“蚕豆+”的轮作模式,促进青海农田用养结合,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2019年在湟中、共和、兴海、互助、湟源等蚕豆主产区的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割和机械化加工等全面实施,累计示范面积超过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拔3000米的共和县塘格木镇,从没有种植蚕豆的历史,为了构建合理的轮作体系,深化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将蚕豆有效地整合到当地的农业生产系统中,青海省蚕豆产业平台首席专家、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育种岗位科学家,联合青海省蚕豆产业海南转化基地于2016年开始试种早熟蚕豆青海13号,当年种植了1亩,产量达340公斤/亩;以后逐年扩大,并不断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2019年青海13号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近2000亩,平均亩产量达300公斤以上,蚕豆秸秆产量约100公斤/亩,产值达1500元左右,较传统产业种植效益亩增收近500元,机械化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当地东格村村主任、蚕豆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社长贾寿禄认为,“我们这个地区一直种植青稞、油菜等作物,结构较单一,为了保证产量,化肥施用量较大,土壤肥力下降明显,连年种植青稞产量会逐步下降,蚕豆在我们这个地区成功种植,把我们的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使我们的收入一直稳定,今年,四川的外商直接到家门口收蚕豆,一亩的种植收入达1500元,而且蚕豆秸秆为我们的养殖来提供饲草,每亩饲草的产值在150元以上。我们村的种植面积逐步会扩大,明年该村种植蚕豆至少5000亩以上。”海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许建业研究员说,“在我们这个地区没有适宜种植的蚕豆品种,青海13号试种成功,与青稞等区域优势作物轮作倒茬后,相当于上了一茬农家肥,对后茬青稞稳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蚕豆育种岗位专家、青海省蚕豆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刘玉皎研究员认为,“蚕豆在现代农业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无论是养地、养畜、健康人类还是加工转化增效均有较大的潜力,过去是好作物,现在也应该是好作物,只是劳动轻度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影响了自身优势的有效发挥,农机农艺综合配套,全面实施蚕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重新将蚕豆整合现代农业生产系统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轮作体系,对切实有效落实“减肥增效到有机肥替代”是非常有利的。”

蚕豆在该区域种植可以使当地的种植业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不仅种植效益显著增加,为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提供有力支撑,而且化肥用量减少至50%直到零使用,蚕豆秸秆成为保障秋冬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优质饲草,为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青海省蚕豆机械化全面实施,构建合理轮作体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016/6732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