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芳洲红托竹荪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家芳说,这个500亩的基地,每天需要上百名工人,基地用工贫困户优先。在织金,像芳洲红托竹荪发展有限公司这样带领农户增收致富的竹荪制种、种植公司和合作社有16家。
为群众撑起“致富伞”的红托竹荪原产地就在织金。红托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优美体姿、清香气味和丰富营养而被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织金竹荪1986年经人工驯化栽培成功以来,产品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好评,畅销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各国。
据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德山介绍,织金红托竹荪已经成为该县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截至2018年,织金县培育竹荪菌种1.2(3000万棒)亿瓶,种植竹荪2万亩,产量达2000吨,产业总产值达11.96亿元,覆盖贫困人口4.68万人,直接带动1.6万余人脱贫致富。织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清香型红托竹荪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集散基地。
多年来,织金县抓住这一特色资源,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市场引导、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思路,把竹荪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进群众增收的精准扶贫产业,狠抓统筹推进力度、产业发展广度、品牌创建高度、群众致富宽度,不断壮大竹荪产业集群。
科技是支撑红托竹荪发展的关键。30多年来,织金县的“土专家”“田秀才”一直致力于红托竹荪制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和研发。“新研发的织金红托竹荪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技术成功让竹荪产业亩产值新增4万元以上,并获国家专利。”杨德山自豪地说。
同时,织金县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种竹荪种植技术培训班1000余期,共培训农民技术人员、种植农户20万余人次,逐渐形成了一张“科技人员+科技二传手+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技术推广网络,全县40%以上的农户已掌握竹荪栽培技术。
该县还注重品牌创建,全面加大生产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打造健康、生态、绿色、有机的织金竹荪。2005年11月“织金竹荪”获有机认证,2010年“织金竹荪”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技术跟进,人才保障,品质保证,销售不愁。在织金王氏竹荪销售公司,工人正在忙着包装竹荪产品。公司负责人王敬明介绍,目前,织金红托竹荪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国家,产品供不应求。在织金,像王氏竹荪销售公司这样专门从事竹荪销售的公司有10余家。
2019年,该县计划培育竹荪菌种1.4亿瓶,新增种植竹荪2万亩,预计产量达2000吨,产业总产值达12亿元以上。“为了更好地推动红托竹荪产业发展,织金县专门成立了竹荪产业发展公司。”杨德山说,目前,公司正在引进博士、硕士,与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一起组建专业的科研团队,开展竹荪品种的选育培育、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改良等研究。同时,通过公司整合各种资源,建好大棚、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垫付的方式租给贫困户种植。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有助于解决投入高、风险大的难题,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竹荪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