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病害,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极易造成花生大片死亡。想要花生产量有保障,青枯病防治技术需掌握。
花生青枯病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随着病区的扩大,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地也有发生,且部分地区逐渐严重。一般发病率10%~ 2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产失收。花生感病后常全株死亡,造成损失严重。
发病时主要症状为主根根尖变褐软腐,根瘤墨绿色。如果没有及时方式,病毒极易从根部走向植株顶端,感染整颗植株。纵切根茎部,初期导管变浅褐色,后期变黑褐色。通常是主茎顶梢第一、二片叶首先表现症状,1~2天后,全株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叶色暗淡,呈绿色,故称“青枯”。
青枯病在花生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发病,但发病高峰期主要在花生的花期,在培育过程中在花期可以进行主要的病害防治工作。导致发病的原因主要是高温和排水不畅。高温下植株根部容易滋生细菌,有利于病害发生。加上时晴时雨,雨后骤晴,最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并且连作地、粘土,发病重;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低、排水不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块,就会导致发病重的后果。
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8年,一般3-5年仍保持致病力。连作使土壤中病菌数量逐年增多,头1年病率为5%的花生田,第2年继续种花生,病率可增至30%-40%。因此病害如果不能及时根治,还有可能污染土壤,还会污染第二年的植株。由于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茬口的安排,与甘薯、玉米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避免与茄科、豆科、芝麻等作物连作。
农作物的病害很多,适当的温度与湿度才能有效避免农作物的发病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