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诗意柳街寄乡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1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516
内容摘要:七里诗乡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村和金龙村,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中国田园诗歌小镇,也是首届中国农民丰
 “七里诗乡”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村和金龙村,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中国田园诗歌小镇,也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六个分会场之一和四川省首届庆丰收活动的主会场。

近年来,“七里诗乡”因山,因水,因树,因道,更因为诗歌而闻名八方。可谁能想到,这里却也曾是凋敝破败的模样。乡村文化如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七里诗乡”通过一首诗歌、一把扫把、一条绿道,把农耕文明的基因解析运用到乡村振兴实践中,以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理念,对乡土元素、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进行深入挖掘,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在成都平原的生动实践。

一首诗歌,让老“薅秧歌”有了“新舞台”

七里人的血液中都流淌着诗歌的元素。据当地史料记载,800多年前,诗人陆游来到柳街镇布金寺,写下了《夜宿布金寺》一诗,点燃了当地农民诗情的火种。300多年前,发源于柳街镇的“薅秧歌”吟为诗、唱为歌,信手拈来、现编现唱、老少咸宜、口口相传、代代相授。

2003年,邱岗、程光林、周兴强等人发起成立了“柳风农民诗社”,如今已有320多名会员,这为“七里诗乡”项目找到了文化的支点。迄今为止,柳街镇的农民已创作了民歌、新体诗、传统诗词、散文、儿歌3万多首(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3000多首(篇)。

为了发挥农民诗社、非遗项目“柳街薅秧歌”等的影响力,“七里诗乡”先后吸引舒婷、杨牧等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成为“新村民”。在借助名人“号召力”的同时,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的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又为弘扬曲水流觞的原乡文化增分不少。

以田园诗歌文化为魂,柳街镇对乡村生态旅游点位实施诗歌文化氛围打造,推出了一批“高颜值”“天府味”“国际范”的精品林盘院落,提升了“七里诗乡”乡村生态旅游品质,带动当地跃升为在成都具有较大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乡村旅游新晋网红打卡之地。

同时,“七里诗乡”探索多元参与的“合作社+”模式,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稳定、长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率先成立“七里诗乡”乡村旅游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返乡创业人才”“合作社+社会资金”的模式,对区域内的特色民宿、书吧茶室、特色旅游商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进行规范化运营。盈利按农户资源资产和社会资金投入比例进行分配,农户以保底分红的形式进行创收。2018年,“七里诗乡”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450万元。

一个扫把,让川西林盘“旧貌换新颜”

川西林盘,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这里,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如今,漫步“七里诗乡”,可以看到老林盘散居院落的面貌焕然一新,清新宜人的村庄、整洁美观的路面、郁郁葱葱的林带,幽美的乡村环境让人倍感舒适。

“室内美如画、室外脏乱差”的昔日窘境变成了“室内室外相映成画”的崭新风貌。曾经的“七里诗乡”,与所有传统农业村落一样,散居院落区域内的村民房屋破旧,院落环境管理滞后,林盘杂草丛生,庭院杂物堆放无序,路边沟边垃圾遍地,塑料农膜随风飞扬。

“七里诗乡”就从老林盘院落环境整治入手,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实施“扫把革命”,“扫”出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林盘院落,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推进“扫把革命”过程中,“七里诗乡”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办”,在整合村公资金和农村垃圾治理、土地整理、林盘保护、面源污染防治、改水改厕等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组织村民每人每年交20元,设立院落整治工作资金池,用于公共保洁人员工资发放、院落评优和文明户奖励以及基础设施完善。

在“七里诗乡”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柳街镇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家园自己管”的长效机制。柳街镇以“七里诗乡”为核,将364个林盘院落划分为99个自治院落,再以院落为单位,构建了“一组三会”治理架构“一组”:院落党小组;“三会”:院落议事会、院落管委会、院落监事会,实施“三抓三促”工作法(抓院落扫洁促环境洁美,抓问题扫除促矛盾化解,抓风气扫清促心齐气顺),形成问题收集化解、网络化管理服务、利益联结、生态保护4大治理机制。

同时,柳街镇因势利导,充分发动群众,以林盘院落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出一套“建好管理网格、强化利益联结、完善评优激励、坚守生态底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促进了川西林盘、田园文化、乡村旅游、社区治理“多位一体”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条绿道,让老耕地有了“新坐标”

秉承天府绿道“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建设理念,都江堰市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建设,充分利用柳街现有村道、辅道、机耕道等路网资源,以数千亩现代农业大地景观为背景,新改建约30公里田园绿道。2018年,柳街镇绿道投入使用,让“七里诗乡”融入了都江堰全域旅游格局的“大盘子”里。

柳街镇党委副书记夏洪刚介绍,在建设过程中,以诗歌文化为主题,将田园诗歌意境融入到绿道、林盘和景点中,做到景点、院落、业态都用诗歌意境表达、呈现,打造了首条以诗歌为主题、诗歌碑林为地标的文化绿道,为当地村民及游客绿道骑行、徒步健身、拍照造型等提供了绝佳场所。

此外,“七里诗乡”绿道串联青城湾湿地庄园、游客驿站、稻香生活馆、又竹堂等31个旅游点位。绿道将景点串珠成线,催生出了“柳街特色乡村一日游”“七里诗乡景区一日游”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随着生态、文态、业态、形态的整体提升,“七里诗乡”周边的七里社区、黄家大院等成为了宜居宜游之地,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当地村民想要发展产业的决心也越来越强烈。在绿道旁,在林盘里,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村民数不胜数,他们已经在乡村绿道的推进中初步尝到甜头。

值得一提的是,绿道的植入为社区生活服务圈的构筑提供了条件。目前,“七里诗乡”社区服务中心可为周边多个社区提供服务,不仅配置有健康驿站、儿童之家、430课堂、政务e站通、法律服务室等,也配备有歌舞排练室、乡村电影院、缤果盒子24小时便利店和供老人休闲娱乐的老茶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诗意柳街寄乡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015/672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