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国农产年年增产,回望过去几十年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在农业发展中作用巨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成为了西方国家抨击中国的主要问题。我国不断在粮食增产上不断研发新品种,找寻适合本土最为适合种植方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生态环境。
由于过于盲目砍伐树林,以及落后的农业种植这让很多本就脆弱的土地无法承担发展农业增产的负重,很多地方出现优质农作物没有增产,反而出现大批病害等问题。由此我国开始了整治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举措。很多黄沙漫天的村庄,开始大面积种上了果树,不仅能提高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还能收获丰富的经济农产,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在农业种植上,我国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模式,促进农产大幅度增产。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7.8亿斤,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加了1万多亿斤;粮食单产2018年达到374.7公斤,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加4倍多;人均粮食占有量2018年增加到470多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同期人口增加一倍多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翻了一番多,十分不易。
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快速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举措,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力保障。先进的种植模式,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技术,让过去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的村民,如今已经利用粮产脱贫致富。
乡村生态问题的治理,不仅提高了村里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村民解决了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