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红色土地上书写发展新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2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22
内容摘要:江西省赣州市是一方镌刻着红色印迹的土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成立,长征在这里集结出发,苏区精神在这里孕育形成。新中国成
 江西省赣州市是一方镌刻着红色印迹的土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成立,长征在这里集结出发,苏区精神在这里孕育形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注这里的发展,特别是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翻开了赣南发展的新篇章。

《意见》实施七年来,赣州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94.88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8.8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6.71%下降到2018年的2.45%;有序退出“十三五”贫困村801个,退出比达85.9%;瑞金等7个贫困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近日,记者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聚焦红色故都”采访活动踏上这片红色土地,感受这里发生的巨变。

昔日“红军村”吃上“旅游饭”

叶坪乡黄沙村华屋位于瑞金市东南部,现有119户人家。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都参加了革命,其中17人在长征途中牺牲,留下了“十七棵松”的感人故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

走进黄沙村华屋,一边是整洁如新的小洋楼,另一边则是土坯房。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黄日生介绍,土坯房现已无人居住,主要是供大家旅游参观。一方面是可以见证历史,感受浓浓的客家风情;另一方面,提醒后人牢记过去,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但在2012年之前,这里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左右。119户中有烈属42户,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贫困户等四类家庭共59户212人。

近年来,特别是《意见》出台以来,华屋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产业扶贫“五个一”模式,发动村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养蜜蜂”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种植蔬菜286亩、油茶300亩、毛竹2000亩、葡萄等瓜果201亩,养蜂300余箱。还设立了“农村e邮”服务站点,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同时,华屋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打造了信念亭、信念林等红色景点,新建了农家乐、农家旅馆、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村民实现户均增收3万多元,2017年底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村企合作”大力发展产业项目

在会昌县麻州镇增丰村的增丰红掌花卉培育基地内,红掌花开得正艳,村民余桂招正在悉心地进行修剪。她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种十多亩水稻,平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到花卉基地工作,每月工资可达1800元。“关键是比原来种地环境好,不需要风吹日晒,现在轻松多了!”

记者了解到,2018年,为进一步壮大各村集体经济发展,麻州镇选定红掌花卉为主导产业,并规划建设增丰红掌花卉培育基地。基地规划面积100亩,总投资420万元,第一期已建好温控大棚2个,占地20亩。项目资金来源为整合各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资金,由16个村联合组建,各村每年享有50.4万元的产业发展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的70%用作贫困户分红。培育基地采取“村企合作”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专业种植红掌花卉的企业,每年按照项目投资金额的12%进行分红,再根据各村出资比例分配到各村。同时,培育基地直接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为他们增加务工收入。

增丰村鱼菜共生生态循环扶贫农业示范园是由江西中农晨曦公司投资建设,在2万平方米工厂化智能温室内,年可产鱼类500吨和果蔬1000吨,销售额达7000万元。为了帮助贫困户,该项目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一是租用土地,亩租金600元/年;二是聘请贫困户务工,年劳务支出80万元;三是免费提供60亩场地给贫困户种植有机蔬菜并负责回收;四是每年给村集体分红10万元。

麻州镇镇长姚平介绍,增丰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53人。2016年以来,增丰村按照“产业优先、设施完善、服务均等、脱贫到户”的全域推进思路,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实施脱贫攻坚项目,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六大平台助力万名贫困户就业

上犹县“十三五”省级贫困村45个、深度贫困村6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39户45031人。家住五指峰乡晓水村的汤壬秀是2015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015年她因一场车祸造成锁骨粉碎性骨折,丈夫李文荣2015年腰椎间盘突出做手术,至今尚未完全康复。2016年,汤壬秀和丈夫一起来到上犹县灯饰园工厂式扶贫车间务工。

汤壬秀说:“之前一直在广东打工,也想回来工作,但没有合适机会。现在离家近了,工资也跟以前挣得差不多。”

上犹县劳动就业局局长何善鸣介绍,工厂式扶贫车间实行“四有五保”政策: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车接和保收入、保养老、保医疗、保救济、保就学。在该县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核心零部件在园区生产,而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后端产品分发到各乡村的扶贫车间代工,全县共兴办88家就业扶贫车间,链接贫困劳动力1100余人。

上犹县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特点,整合行业部门资源,搭建了乡村扶贫车间、农业产业基地、劳动服务就业组织、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业企业就业基地等六大就业平台。目前,六大平台实现了1136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100%实现了就业创业。截至2018年,全县45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未脱贫人口减少至895户2148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89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红色土地上书写发展新篇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921/6703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