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高产南美白对虾应该怎么养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20  浏览次数:81428
内容摘要:南美白对虾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食用的对虾品种,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步足常呈白垩状,所以又被人称为白肢虾,因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非常适合人工养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着很高的食用价值,那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食用的对虾品种,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步足常呈白垩状,所以又被人称为白肢虾,因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非常适合人工养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着很高的食用价值,那么高产南美白对虾应该怎么养殖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一、池塘地的选择

池塘地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环境,一般建议养殖户们选择那些无污染,水质较好的地方。保证淡水资源充足,水源河道的有水时间至少保持在5~10个月之间。保证水肥充足,附近化工厂少,生态环境良好,排水通畅。

二、池塘条件

一般情况下,池塘的面积以75亩左右为宜,适宜的面积既可以节省成本,同时,还方便管理。如果池塘面积较小,则需要开挖更多的塘埂,生产成本较高,面积太大,不方便管理,并且投料费力,难以及时观察虾的进食情况。面积过大还会造成投料过多,造成浪费。池塘的深度一般在3m左右,水的深度维持在2.5m左右。要设计单独的进水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南美白对虾患病率。

三、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理池塘

如果是将旧池塘改造成虾塘,需要提前将水排干净,保证池塘底部的淤泥不超过10cm,然后将池塘曝晒一周,在曝晒期间,避免池塘底部积水,同时,还要保持池塘底部具有一定的湿度。

2.做好消毒工作

在放养前20天左右,保证水深不超过20cm,然后使用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和少数的鱼类,消毒药品可以选择漂白粉、菜籽饼或者生石灰。禁止同时使用两种相同的消毒剂,如果需要使用,则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

3.进水肥水

在正式放苗前一周左右就可以进水了,进水时应该在进水口放置70~80目筛网进行过滤,防止部分野食鱼或者卵进入到水池中。当水的深度维持在50cm左右之后停止进水,然后进行肥水,向水中加入复合肥、肥水王,如果池塘的水呈现酸性,可以向其中适当添加完全腐熟的干燥鸡粪,肥水之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次加水,每次增加10~20cm左右。

四、确定合适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要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放养75~100万尾之间,如果放养密度较小,浪费池塘资源,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很难控制,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虾苗的规格应在1cm左右,同时,在引进虾苗之前,要对虾苗进行严格的筛查,确定没有疫病。

五、做好池塘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水质的管理。虾苗生长到5cm之前,主要通过培水育肥方式管理水质,如果池塘中的水质较为清澈,应该适当的投放微生物制剂,并配合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当虾苗生长到是5cm之后,要保证水质的透明度应该控制在40cm左右比较适合,可以采用换水或者投放沸石粉等方法进行控制。其次,投料管理。当虾苗生长到2cm左右后就可以投喂饲料了。以50g/万尾饲料投喂量为起始点,每天查看虾苗的进食情况,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最后,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在饲养的中后期应该做好池塘的巡查工作,注意观察池塘是否存在缺氧的现象,查看是否存在单独游虾,如果发现则证明水质不良或是虾群存在患病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综上所述,如果农民朋友想养殖出高产的南美白对虾,最好是掌握专业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点评。

关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优质泥鳅品种有哪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高产南美白对虾应该怎么养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920/7144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