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性的内容,贯穿于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公共服务是明显短板,农民群众对此有改变的强烈愿望。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已成为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活品质的普遍追求,绝大多数农户对改厕是持肯定态度的,在充分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模式改造后的厕所更便利、更卫生,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反之,一些地方在改厕过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冒头,出现了改完的厕所不能上,坏了的厕具无人修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活,造成极坏社会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三年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村民主体、激发动力的原则,要求在整治过程中“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因此,要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推动厕所革命时就必须深入了解群众需要和诉求、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必须全面接受群众监督验收。
首先是改厕的选择,农民群众愿不愿意改,选择哪种改厕模式、何种厕具,必须是自己的意愿。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情况千差万别,有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有不一样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千百年来老百姓都用传统茅厕,一时半会儿不习惯改变在情理之中,只有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好处,发自内心愿意改,我们才能帮助他们进行改厕。在选择改厕模式时,必须考虑是否适合当地气候情况,是否经济实惠,比如改水冲厕所就要充分考虑防冻和耗水量,用坐便器还是蹲便器,这些都需要我们给农民群众拿出样子,做出试点示范详细讲解,让老百姓当家做主自己挑自己选,挑选出可心如意的厕所式样后再开始改建。
其次是改厕过程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政府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农村厕所革命尤其是户用厕所的改建说到底还是老百姓自我改善居住条件的事,农民群众既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在农村改厕中,政府应该担负起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责任,比如公共化粪池、地下管网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等的建设。在厕屋建设中投工投劳,在厕具购买上投入资金主要还是应该以农民群众为主。基层实践证明,老百姓在改厕建设过程中积极主动,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才会对结果更加懂得珍惜,否则就会形成“干部干、群众看”,自己的事情推给别人办,甚至出现给自家改厕搬一袋水泥还要钱的不正常现象。
最后是厕所建好后的验收,这是改厕成败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要先建管护机制,再建基础设施。改后的厕所好不好使、经不经使,日常的管护方不方便,出了毛病咋解决,这些都要考虑清楚,把给老百姓的好事办扎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时间已经过半,但在过去的改厕中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水冲式厕所没有水,新建厕所过了一个冬天就冻坏了,三格化粪池容积太小清理频率高费用高等问题,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最终都导致老百姓的厕所无法正常使用,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厕所改造验收缺了老百姓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在农村改厕验收时,厕所好不好用,广大农户最有发言权。要严格改厕竣工验收的内容和标准,把是否建立后续管护机制作为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改厕质量和使用效果,同时还要建立改厕完成后的满意度调查和用户回访制度,只有老百姓满意了,厕所改造才能验收合格。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将农村厕所革命这份考卷摆在我们面前,唯有“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振兴使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才能从容应考作答,只有让农民群众满意,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这份试卷才能得到阅卷百姓评判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