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张家口市,16个县区当中有12个是国定、省定贫困县,其中又有5个是深度贫困县(区),扶贫工作的任务可谓十分艰巨。近年来,张家口深入挖掘农业产业优势,下大力气助推特色农产品上行,在消费扶贫的道路上深耕细作。
近日,由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浪集团扶贫合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消费扶贫·提质增效”融媒体助威行活动在张家口举行。活动现场,不仅有“网红”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call”,更有扶贫领域的专家和大V“坐诊把脉”,为张家口创新布局消费扶贫注入动能。
“我们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选购消费贫困地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使消费扶贫在本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还是遇到了痛点、难点和堵点。”张家口市消费扶贫专班主任许磊说,张家口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仍然有限,就像是“牛皮灯笼,外人看不着”;而且生产和销售理念存在局限,缺乏文创、包装能力;再就是销售渠道单一。
如何化解痛点、克服难点、疏通堵点?
圆桌论坛环节,面对地方主管干部的坦言,不少专家和大V纷纷支招儿。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电子商务分会副会长毕慧芳介绍,“农产品上行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农货成为网货后的社交属性。消费者品尝过后能不能秀出来?因此,走入社群是网货变网红的前提。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单位找不到好的消费品礼遇客户,如银行、保险公司等等,完全可以考虑对接这类社群和平台。”
提出相近观点的,还有国务院扶贫办电商扶贫特聘专家井哲然。他表示,农产品上行要加强品牌化、产业化和在线化的意识,某网红在6家线上平台通过直播等形式销售红薯,单季销售额竟然高达1亿元,一定要借助社交平台的这种影响力。
而对于贫困地区农产品如何增强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张家口金控集团康赛农业首席专家王冕给出了经验之谈:“要形成网货的销售思路,比如我们的小番茄,并不强调有机等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的属性,而是突出外形的优势,强调每一次消费对生态和环保的作用,消费者更愿意为此买单。”
此外,借网上行,并不意味着消费扶贫可以一劳永逸。确保“精准扶贫”成了新的问题。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哪个贫困户的产品。如今,线上有些活动打着爱心助力消费扶贫的幌子,而真相却并非如此。”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提醒道,扶贫具有公益属性,但消费是商业行为。一定要增强市场意识,确保走入社群的农产品是优质商品,否则透支了消费者爱心和责任心会让消费扶贫难以为继。
李建华还表示,解决质量问题要靠市场手段,质量安全追溯只能解决责任追究。张家口可以探索建立统一的公益扶贫品牌和商标,形成供应链和完善的上行体系。
“张家口面临的是当前消费扶贫领域非常典型的问题。消费升级,究竟升级在哪儿?‘互联网+’到底怎么加?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市场,因此,增强市场意识和用户思维,是助推贫困地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的关键。”新浪集团扶贫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峥嵘说。
当前,消费扶贫的社会认同和参与度仍然不足,特别是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对外界的联结和链接也是不足的。媒体宣传如何赋能扶贫,有效转化消费?
“目前,微博已经形成独有的智库、宣传、带货于一体的媒体扶贫模式。依托本次消费扶贫活动的开展,微博将继续发挥新媒体信息快速传递的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没有渠道的难题。同时,深入挖掘新媒体资源链接能力,链接更多专业涉农机构、电商企业、农业产业化机构支持张家口市构建农业品牌,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李峥嵘说。
活动当天,来自微博平台的“三农”、科普、美食、时尚等领域的9位大V,受聘成为“张家口脱贫攻坚宣传大使”,他们分别通过短视频、手绘漫画、VLOG等新颖活泼的创意内容,推介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来自张家口市赤城县、张北县、沽源县、康保县等12个区县的总计80种特色农产品纷纷亮相,并通过直播等形式与众多线上消费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