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嘱托湖南要抓好“三个着力”,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年多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现代农业“百千万工程”,推动农业规模发展、绿色发展、高效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市场为导向,推进规模发展
农业大省湖南,曾长久流传“湖广熟,天下足”之说,尽显湖南农业的数量优势。
进入新时代,传统农业的“短板”却十分明显。
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人们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品种结构、质量的问题。
湖南的粮食、柑橘、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多年来未能摆脱“低效率、低效益”的困扰。早籼稻压库,柑橘因品种退化而品质变差,生猪难以跳出“猪周期”的怪圈。
除了大宗农产品,各地都有一些特色农产品。但散户种养规模小,难以形成批量,仍处在“说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没什么”的尴尬境地。
追根溯源,湖南农业面临的困境,问题主要出在供给侧。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这几年,湖南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省政府整合各项支农资金,重点扶持100家龙头企业、1000个现代农机合作社、10000户家庭农场。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政府加大扶持,奖补种粮大户,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倾心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顺势而起。
至2018年底,全省发展家庭农场3.89万户、农民合作社9.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74万个。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全省流转耕地占承包地总面积的49.64%,其中500亩以下的适度规模占流转耕地面积的八成以上。
新型经营主体撑起优势产业带。在湘南地区,临武至江永的香芋产业带,连片上10万亩;新田至道县的精品蔬菜,以菜心、菜薹为主,形成产业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
大湘西地区100万亩名优茶、湘南50万亩优质脐橙、环洞庭湖生态渔业圈……连片成带上规模,打造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
提质升级调结构,全省高档优质稻突破1000万亩;蔬菜、水果、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4000多万亩;稳生猪、扩牛羊、提水产,养殖业调整加快;“稻—虾”“稻—鱼”“稻—蛙”等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到370万亩。
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100家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之路,精准对接市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科技为翅膀,推进绿色发展
进入新时代,传统农业遭遇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农村劳动力流失,一家一户经营难以为继;地力下降、面源污染、水旱交织,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
打破“瓶颈”制约,绿色生产是必由之路;现代农业要靠科技“点睛”。
湖南是“杂交水稻的故乡”,农业科研基础好。袁隆平、印遇龙、官春云、邹学校4位“农业院士”领衔的顶级科研团队,分别在水稻、生猪、油菜、蔬菜领域为湖南农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原动力。
依托水稻科研优势,省政府大力推进“湘米优化工程”。省内育种专家培育出一批高档常规优质稻品种,又攻克杂交稻口感差的难题。省农技推广总站筛选良种良法,配套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等绿色生产技术,为优质稻高效发展探索出成功模式。
官春云院士领衔的团队,率先在全国开展高油酸油菜研究,现在已经选育出油酸含量在80%以上的高油酸新品种。近3年来,湖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0%左右。
新型农业机械,为农业绿色发展“开路”。近3年,全省农机主推“三减量行动”,推广植保无人机以减施农药,推广化肥深施机以减施化肥,推广生物质制肥机以减少养殖粪污,效果十分明显。
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财政大手笔拿钱,农机购置补贴向机插、机烘、机防、化肥深施等薄弱环节倾斜,水稻生产迈向全程机械化。目前,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8%。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百片千园万名”工程:建设100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创建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选派100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驻示范园区,直接对接新型经营主体,让科技之水浇灌出更丰硕的果实。
最近3年,我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试点,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2018年,全省同步精量施肥机作业125万亩,减施化肥4300吨以上,湖南同步测深施肥技术因此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十项重大引领性技术。
如今,全省近3000架植保飞机为稻田治虫,每年减少常规农药施用量500吨以上;在果园、菜园、茶园,运用天敌治虫、物理治虫,农药用量也明显减少。滴灌喷灌让农业用水逐步精细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湖南农业绿意浓浓。
品牌为核心,推进高效发展
传统农业的土壤,难以孕育出农产品的大品牌。多年来,湖南农业困于品牌“散、小、弱”。
上千个湘茶品牌,难敌一个“龙井”茶;数百个湘米品牌,竞争不过一个“东北大米”。即使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往往也是小品牌“扎堆”。湘阴藠头在红火时数十个品牌争出口订单,无序“滥价”,最终产业越做越小。
进入新时代,品牌消费渐成主流。农产品得品牌者,才能“得市场、得效益、得未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湖南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2016年,湖南首次开展十大农业品牌评比。根据网络微信投票和专家评审打分,安化黑茶、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黔阳冰糖橙、炎陵黄桃、江永香柚、华容芥菜、沅江芦笋、新晃黄牛、宁乡花猪和汉寿甲鱼(并列),排位前十名。
连续多年来,省里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上海食博会、杭州茶博会、广州茶博会、香港美食节,捧回一批金奖、银奖,裕湘面业、东江蜜橘、熙可罐头、林之神茶油等品牌迅速做大做强。
省委、省政府以茶叶为突破口,加快农产品品牌整合步伐。省里扶持大湘西优质绿茶公用品牌“潇湘”,已有百余家企业共用共享。按照省政府规划,主推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加上岳阳黄茶和桑植白茶,形成“三湘四水五彩茶”发展格局,打造千亿茶产业。
近几年,省政府重点打造湖南茶油、湖南红茶、安化黑茶三大区域公用品牌,成效初显。湖南茶油进入港澳市场,2018年产值达450亿元;湖南红茶购销协议金额成倍增长;安化黑茶综合产值增至180亿元。
“以品牌为核心,湖南农业加速提质增效。”省农科院专家称,品牌工程一头连市场,一头连生产。按照“一县一特”思路,全省已完成“四带八片五十六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逾4000万亩。
“龙头”高昂,品牌增值。今年来,湖南大力培育农村特色千亿产业,在抓好粮食、生猪、蔬菜等已过千亿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壮大油料、茶叶、水果、水产、中药材、南竹等特色产业,力争早日迈上千亿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