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寂静的苗寨热闹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2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08
内容摘要:游客在十八洞村游览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

 

游客在十八洞村游览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习近平

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深藏在武陵山腹地。这里,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梯田错落,古朴的苗寨依山而建,黄墙黑瓦的屋舍掩映在茂林密竹之中,石板小径串联起各家各户。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中国的扶贫之路,进入了以“精准扶贫”为特征的新阶段。

2013年,十八洞村225户939人中,有贫困户136户542人,人均纯收入1668元,仅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3元,并于2017年2月宣布成功脱贫摘帽。2018年,这一数据攀升至12128元。

5年多时间,十八洞村是怎样实现脱贫致富的?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个故事,去梳理这个山村苗寨涅槃新生的脉络。

一条机耕道和一根电线杆

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的当天,时任村委会代理主任的施金通接了100多个电话,“都是各个部门和企业要来扶贫、支持的。”不几天,村里四处堆满了砂石、水泥、钢筋,进驻了多支施工队。

施金通打电话找时任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秀林支招,龙秀林说:“总书记看到的是一个原生态的苗寨,在村里座谈时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如果十八洞的原生态破坏了,将得不偿失。”施金通等村干部思虑再三,觉得十八洞的扶贫工作不能这么多人打乱仗,遂建议县委派一支精干力量来统一领导。

2014年1月23日,花垣县委派驻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队进村,由龙秀林担任队长,施金通改任村“第一书记”。当天与村民的见面会上,有村民上来就问:“你们准备给我们发多少钱?”不久后当选村委会主任的施进兰说,以前村里也来过扶贫工作队,主要是给钱给物,结果他们一走,送的猪仔和鸡鸭苗,死的死,吃的吃,鸽子笼也当废品卖了。“从新闻联播里看到总书记考察十八洞的新闻后,至少有二三十个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很快辞工回家了。大家都以为国家肯定会给村里很多钱,回村的目的就是为了分钱。”龙秀林只能一遍遍解释,“总书记说了,十八洞扶贫‘不能搞特殊化’,方法要‘可复制,可推广’,脱贫也得靠自己。”

扶贫工作队准备先从改造基础设施做起,召开村民大会,商讨修建机耕道事宜。在村后修一条机耕道的事,两个月前就已经提上议程,因为要占几户村民的部分田地,而村里人均耕地只有0.83亩,村集体又没钱补偿,遭到几户村民强烈反对。经过村干部反复做思想工作,其他几户都同意了,只有施长寿始终不松口。

龙秀林多次和他“掏心窝子”后,施长寿说出了心里话:“我不是在乎那个补偿,这条机耕道最先占我家的田。如果后面的村民反悔,机耕道修不成,我岂不是吃了‘哑巴亏’?”为了打消施长寿的顾虑,龙秀林当场起草协议:为了村里事业发展,占地5分以内的都无补偿……凡被占田地的村民挨家挨户在协议上签字画押,吃下“定心丸”的施长寿最后也签了字画了押,矛盾得以化解。随后,机耕道也顺理成章修通了。

这件事让龙秀林陷入思考:如果不唤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光靠干部唱“独角戏”,将是死路一条,扶贫先扶志,必须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为此,他们探索出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每季度举行一次全体村民思想道德评比,以组为单位开会逐户互相打分,评分内容包括遵纪守法、发展致富产业、支持公益事业等6个方面,90分以上为五星级家庭,80分以上为四星级家庭……当场宣布结果,公示一星期后挂牌。

第一次评比,68.2分的施六斤家成了全村唯一的二星级家庭。因为此前农网改造时要在他家地里竖一根电线杆,施六斤坚决不同意:“不给补偿金免谈!”

门楣上被挂上二星级家庭的标牌后,施六金深感羞愧。他家就在人来人往的村口,很没面子。“只有两颗星,还让不让我讨老婆了?”他主动跑到村委会认错。从那以后,施六金像换了个人,积极支持村里各项公益事业,帮村干部开展工作,免费为游客当导游,村里修停车场时,他主动让出1亩多地……后来,他家升级成四星级家庭。

通过星级化管理,像施六斤这样主动参与公益事业的村民多了。扶贫工作队因势利导,投入少量资金,鼓励群众自己动手,开展“五改”(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十八洞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施金通说:“精准扶贫,首先从精准识别开始。”一开始家家都想当贫困户,不久,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出台了精准识别贫困户的“九不评”标准:家里有吃财政饭的不评、有砖混结构楼房或商品房的不评、全家外出务工的不评、违法违纪的不评……

各组分别召开村民大会,请大家对照各户的申报材料和“九不评”投票。施金通说:“第一次投票筛选出了179户贫困户,张榜公示了一周,村干部接到不少举报电话,我们根据举报入户调查,缩小了识别范围。最后调整了40来户,提高了精准度,最后识别出来的136户贫困户,家家户户都服气。”

1000亩猕猴桃和一瓶山泉水

“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首昔日的苗歌,足以概括十八洞的贫苦。精准扶贫,关键还是要找到脱贫产业。

时任十八洞村会计、2017年4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龙书伍说,按照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每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能一次性获得3000元产业帮扶资金,非贫困人口则是1500元。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这笔钱不发给群众,而是集中起来使用。

可是要靠什么产业来拔掉穷根呢?村里就此琢磨了3个多月。大山中的苗寨,多为贫瘠山地,资源禀赋匮乏,产业空间捉襟见肘。受当地山上遍布野生猕猴桃的启发,他们决定发展猕猴桃产业。可是地从哪里来呢?他们跳出十八洞,探索“借鸡生蛋”的飞地经济,在35公里外的道二乡流转了1000亩连片土地作为猕猴桃种植基地,并与苗汉子野生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组建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贫困户和普通村民则带着产业帮扶资金入股。

可是召开村民大会的时候,80%的村民给这一方案投了“反对票”。龙书伍说,村民反对的主要原因有:山上的野生猕猴桃都卖不出去,在村里种,就算失败了还能砍掉当柴烧,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心里踏实;和人家老板合作,万一被坑了怎么办?

扶贫工作队先是发动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入股,然后包片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给他们算账:山上的地块小,两亩地往往要分成八九块,施肥采摘等管理成本非常高,而流转的1000亩平整地块,可以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几倍,村里人过去管理,成果也看得见。后来,村里还包车载着几十名村民去四川蒲江的猕猴桃基地参观,最终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2014年9月,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600万元,其中: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出资306万元,占股51%,十八洞村出资294万元,占股49%。村里的股份由十八洞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两部分组成,合作社由村民出资组建,入社资金按542名贫困人口每人3000元帮扶资金共162.60万元入股,397名非贫困人口每人1500元帮扶资金共59.55万元入股,村集体经济申请71.85万元专项资金入股。

猕猴桃需要3年才能挂果。施金通说,在猕猴桃产业见效之前,除了特色种植,十八洞村还因地制宜确定了特色养殖、苗绣、劳务经济、乡村旅游共5大支柱产业,并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形成产业扶贫合力,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在十八洞村夯街峡谷的谷底,有一汪从天然溶洞流出的泉水,清洌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2017年7月,步步高集团投资3000万元,十八洞村以“十八洞”品牌入股,双方按“50+1”的模式合建山泉水厂,即每年给村集体保底分红50万元,每生产一瓶水再拿出1分钱注入十八洞村扶贫基金。2017年10月,山泉水厂建成投产。2018年3月,十八洞牌山泉水上市销售。

“2017年,村里通过山泉水项目获得50.18万元集体收入,去年增至55万元。”龙书伍说,“猕猴桃2017年开始挂果,贫困人口每人分红1000元,非贫困人口500元;去年分别分红1200元、600元,村集体分红15万元,今年进入盛果期,以后分红肯定更多……”

2018年,十八洞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而十八洞村村名缘起的大溶洞的开发,目前已到最后关头,现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石登高说:“我们也是以大溶洞资源和‘十八洞’品牌入股,预计旅游开放后村集体每年至少有30万元保底分红。村里已在35个类别上注册了‘十八洞’商标72件,要让‘十八洞’这个无形资产成为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两个光棍汉的甜蜜新生活

“有女莫嫁十八洞,一年四季吃野菜,山高沟深路难走,嫁去后悔一辈子。”总书记在村民施成富家的院坝与群众座谈时,有村民说,村里除了贫困,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汉也多。总书记勉励大家,要加油干,等穷根斩断了,日子好过了,媳妇自然会娶进来。

龙秀林说:“当时村里35岁以上的光棍汉有48个。施成富的小儿子施全友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当时39岁的施全友是有女朋友的。2011年在浙江一家五金厂打工的他,通过网恋认识了在广东快餐店打工的重庆秀山姑娘孔铭英。2012年春节,施全友带着孔铭英回家过年。可孔铭英对十八洞的印象并不好:“这里山多地少,种地种不出啥名堂,穷山沟里太偏僻,也做不了啥生意。厕所在院子里,下雨天上厕所还要打伞,高跟鞋踩了两脚泥。”

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那天,施全友接到父母电话并看了新闻联播后,连夜辞工登上回家的火车,“我感觉家乡发展的机遇来了。”回村后,施全友经常给孔铭英说村里的变化,还通过微信发了很多照片。他家的院坝也成了游客必到的一个景点,每天人来人往。施全友萌生了开办农家乐的想法,并鼓动孔铭英,“快回来吧,干餐饮你有经验,我采购,你炒菜。”扶贫工作队也很支持,龙秀林说:“放心开吧,有客人我们就给你带过来。”2014年4月,这个十八洞村首家农家乐红火开业。2015年元旦,两人举行婚礼,41岁的施全友成功“脱单”。在他们的带动下,如今十八洞村已开办了13家农家乐。但生意最好的还是施全友的“巧媳妇”,年收入最高时达60万元,最火爆时一天能接待五六百人。

为了让更多大龄青年“脱单”,从2015年起,扶贫工作队每年春节前后都要在村里举办相亲活动,由未婚男女上台展示才艺,相中了即可牵手发展。龙秀林说:“对光棍汉来说,帮他们成家也属于精准扶贫。”龙先兰就是在2015年冬天的相亲会上,牵手了邻村姑娘吴满金。

浓眉大眼的龙先兰是个帅小伙。但吴满金的母亲却不同意,她是从十八洞村嫁出去的,很清楚龙先兰的“底细”:龙先兰8岁丧父,母亲改嫁,小学五年级就辍学,是个无人帮衬的孤儿,既不会种地也没啥技术,而且酗酒成性,可谓又穷又懒脾气大。

为了促成这段姻缘,龙秀林把孤苦无依的龙先兰认作弟弟,春节时带他回家过年,家人都把他当亲人,给他买礼物、发红包。后来,龙秀林掏钱送龙先兰去安江农校学习特色养殖,龙秀林又送他去县里有名的养蜂专业户那里学习。2016年,掌握技术的龙先兰试养了4箱蜂,野生蜜蜂一年只割一次蜜,每斤卖到150元,当年就挣了5000多元。

2016年下半年,龙秀林夫妇去吴满金家帮龙先兰提亲,并一再保证,“龙先兰现在喝酒知道节制了,人也勤快了,还掌握了养蜂技术,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吴满金的父母不再阻拦。2017年春节前,30岁的龙先兰与吴满金喜结良缘。

2017年1月,龙先兰牵头成立了十八洞村苗大姐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140多人,养蜂1000余箱。其中龙先兰养了300多箱,去年养蜂收入20多万元,并注册成立了公司。

石登高说,十八洞村已经有30多个大龄青年成功“脱单”,外乡的姑娘也希望嫁过来,爱情婚姻逐渐回归常态。

记者离开十八洞村的时候,赶上了一个雨过天晴的好天气,“山青青,路宽敞,十八洞的今天变了样,哎嗨嗨……”苗歌声中,又一群游客下了大巴向村中走去,寂静的苗寨热闹起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寂静的苗寨热闹起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829/6673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