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把陇南建成全国优质药源基地,以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统筹推进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大力培育发展中医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效益。”甘肃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如是说。
2019年8月24日至26日,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陇南分会在陇南市举办。
开幕式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表示,此次活动旨在以中医药为媒,宣传推介陇南特色中医药产品,进一步拓宽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渠道。
过去,陇南市境内多个县区属秦巴山地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近年来,随着交通网日渐密集,电商逐渐活络,陇南的优势不断凸显,当地民众借官方打造的富农产业慢慢跳出“穷圈”。
陇南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良好,中药材品种丰富、量大质优。陇南依托以上优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富农主导产业全力推进。
崔景瑜介绍说,目前,陇南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8.1万亩,产值21.56亿元,药农人均纯收入近1663.4元。当地入典中药材有400多种,中药材品种资源居甘肃省首位。
甘肃出产的五大“拳头药材”中,有四大药材均以陇南为主产地。陇南是甘肃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和出口基地,被外界誉为“千年药乡”“天然药库”。
为助推脱贫攻坚,陇南共建成稳定的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8000亩,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2070多个。在陇南市文县林下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年逾五旬的冯海军也在家门口寻得一份分拣药材的工作。
冯海军原是文县中庙镇孔家山村的贫困户,这两年在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下,通过入股、务工,拿到了工资和分红“双收入”,逐渐摘掉了“穷帽”。
合作社负责人孔祥财说,目前,合作社已吸纳贫困户及村民60余户,流转土地400余亩,主要种植天冬、淫羊藿、白芍、多芽重楼等十余种药材。
崔景瑜表示,接下来,陇南将努力把中医药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也致力于使陇南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为药农带来更多经济效应。
活动期间,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专题论坛、中医药产品展览展销等系列活动也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