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勉乡群众在工地上务工。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加勉乡位于月亮山腹地,是当地有名的贫困乡。全乡2497户8674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427户4933人,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56.87%。2016年,加勉乡被列为全省2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如何引领群众走出贫穷?在帮扶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一种以“就业帮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帮扶发展模式,成为加勉乡党委政府的共识。
加勉乡发展第一步,是精准岗前技能培训,根据参训人员的自身条件和就业愿望,先后举办了高速公路收费员、保安、保洁员、公交车驾驶员、挖掘机手等就业培训。2018年3月,加勉乡工程机械操作培训班开班,来自党翁、加模、加两、污弄、污扣、加坡、别鸠等7个村的51名贫困家庭劳动力成为首批成员。经过30天的培训,学员们掌握了特种设备的操作技能,考核通过获得资格证书,全部走上了就业岗位。
“我以前没有技术,外出打工不是没人要就是工资低。”党翁村村民梁小周参加了乡里举办的岗前技能培训后,如今已经成为一名电动机维修能手,工资比在外面打工时翻了一倍还多。
作为全省14个极贫乡镇之一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大量的扶贫项目落地加勉乡,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加勉乡采取“有文化靠技能就业,没文化抱团就业”的办法,不断拓宽当地群众的就业渠道。
在污扣、污弄、别鸠等村,加勉乡组建了7支务工队,负责承建交通建设项目。“现在一个月至少也有3000元工资。离家近,单位还管中午饭。”42岁的韦老项是污弄村务工队的成员之一。2018年,在从江县举行的“春季攻势”就业招聘活动中,又有120多名贫困劳动力,获得了工作岗位。
三夏时节,厦蓉高速公路榕江收费站的菜园里,玉米、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果实累累。收费站食堂师傅说,这都是潘春桥夫妇种出来的。
年近40岁的潘春桥夫妇是加勉乡的贫困户,由于曾经上过学,被村民们公认是“有文化”的人。在此之前,夫妻俩先后带着孩子在广东、江苏、河北等地打工,“那时候孩子没有地方上幼儿园,收入也不稳定,干好几年了日子还是老样子。”潘春桥说。现在潘春桥负责收费站安保工作,妻子龙老德负责保洁。“新家不但有空调、电视机和独立卫生间,5岁的儿子也在县城里上了幼儿园。”潘春桥乐呵呵地说,现在夫妻俩第一次有了几万余元的存款。
贫困户文化技术水平不高,有的村民不懂汉语,个别村民“等、靠、要”和“温饱即安”思想严重,加大了就业扶贫的难度。对此,加勉乡按照“就业需求调查,适应岗位摸底,录用门槛降低,岗前技术培训,劳务合同签订,工资待遇明确,稳定就业跟踪”的工作思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动员。2018年以来,针对部分不会汉话、劳动素质和技能偏低的村民,加勉乡采取寻找岗位、反复动员、专人陪同到岗的“管家式”就业帮扶,定期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回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及思想情况。
2018年春节前,贵州交建集团派驻加勉乡帮扶干部王贵钢得知广西北海某林场急需伐木工人,这项工作时间短,所需技能简单、文化要求不高、作业时间自由。经过反复动员,有8位村民决定前往,但由于从来没有外出过心存畏惧和担忧。为此,王贵钢主动申请全程陪同,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当月,这8名外出务工村民在广西北海仅上了8天班,每人收入了1400多元。
消息传来,让加勉乡的群众看到了外出务工的实惠,此后又有22位村民加入了伐木队伍,务工总收入达45万元。
目前,加勉乡的就业扶贫已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18年,全乡累计开展各种技能培训598期(次),实现转移就业2278人,平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全乡有311户1314人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上年度的38%下降至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