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用“笨”办法海选出河南当家小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48
内容摘要:8月17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组织数家中央媒体记者来到河南新乡市,开展小麦育种专家与媒体对话活动,围绕抗逆稳产小麦新品种百农
       8月17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组织数家中央媒体记者来到河南新乡市,开展“小麦育种专家与媒体对话活动”,围绕“抗逆稳产小麦新品种百农207选育及应用”,对话小麦育种人欧行奇及其团队、种子管理部门及种植大户,探讨传统育种手段对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潜力。

百农207是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欧行奇选育的半冬性优质中筋小麦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并推广应用。2015年麦播时,已成河南省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500万亩以上。2016年以来,成为河南和黄淮南片麦区第一大品种。目前,年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引领了河南省第十一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对欧行奇教授团队及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多年实践证明,百农207抗逆稳产、高产广适,是能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的小麦新品种。百农207解决了田间和农民的很多实际困难,经受得住多种自然灾害的考验,能省肥、省药、省工,绿色生产、简化栽培。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周继泽研究员用实例证明了百农207抗灾能力强、广适优质、稳产高产,是一个让管理部门放心、农民喜欢、收储和加工企业欢迎的好品种。他说,2016年,河南大面积发生小麦穗发芽,多地发现很多品种的不完善粒严重超标,而百农207均能达到国家二级麦以上收购标准,受到粮食部门欢迎。加之百农207籽粒外观品相好,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高,稳定时间5分钟左右,适宜制作符合大众口味的蒸煮食品,因而广为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所选择。2017年河南干热风严重,2018年倒春寒重度发生,而百农207的表现均优良。

在百农207诞生地——位于河南辉县的500亩育种田内,欧行奇团队开展了数十年的规模化育种,杂种后代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以上,播种和收获期间有150多人同时在地里工作。为避免与优秀性状失之交臂,他们采用海量种植再精准选优的“老实”方法,比如重点组合杂种二代一般要种植15万-20万株,田间选择2万-3万株,室内考种后保留1万株左右。这种“大海捞针”式的大群体选育,可以提高成功率。正是凭借这种“老实”方法,团队“十年磨一剑”选育出百农207。“百农207是海选出来的。”欧行奇这样总结百农207的“身世”。

欧行奇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倒春寒”现象近年频发重发。为确保小麦稳产增收,课题组将耐倒春寒作为小麦选育的主攻抗逆性状之一。通过选育冬春季生长发育稳健、柱头活力和花粉活性强的品种,实现稳定增加穗粒数。辉县属山前平原,倒伏、倒春寒、干热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有利于目标性状的客观准确鉴定与选择。百农3217、百农矮抗58和百农207等优良品种,都诞生于此,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作为小麦育种基地十分理想。

为了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欧行奇提出“四强”支撑“二性”的育种理念,即根系活力强、光合能力强、综合抗逆强和综合抗病强,协同支撑广泛适应性及高产稳产性。在提高产量途径上,突破传统的“依靠增加千粒重实现高产”观点,创新提出“依靠稳定亩穗数和增加穗粒数”,培育产量三要素“四四四”即亩穗数40万穗左右、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的结构协调型品种,实现既高产又稳产。目前,欧行奇团队在百农207成功选育的基础上,又接连培育出百旱207、百农307等系列优良品种,被河南省种子管理站誉为目前省内最具创新能力的小麦育种团队之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用“笨”办法海选出河南当家小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823/6664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