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听老人讲述鲤鱼山庄历史。资料图
乘车从江苏省睢宁县县城出发,行约40公里,在324省道与黄河故道交汇处有一座山,山上石头光滑如磨,似一块块鱼鳞,远看山体起伏像一条鲤鱼,名曰鲤鱼山。山脚下,潺潺流水如丝带般环绕;溪里,数只小鸭畅游;岸上,小朋友三三两两追逐嬉戏;远处,黛瓦白墙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这里就是位于睢宁县西北、环抱于黄河故道中的鲤鱼山庄。
鲤鱼山庄位于睢宁县王集镇洪山村下辖自然村,占地1700亩,其中村庄面积192亩,山体面积76亩,有283户居民970人,凭着优美的乡村风光,这里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点。但是,这里的环境在过去可不是这番景象。这个不到1000人的小村庄,经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改厕所入手 提升村庄“颜值”
75岁的周淑美一辈子生活在鲤鱼山庄,她经营着一个小卖部。“平时我和老伴儿两人进进货,卖卖日用品和小零食,大人和孩子都爱来我这里。原来村里的环境可不是这样,村民都喜欢将柴火垛、需要发酵的粪和杂物堆在院墙外,觉得公共的地方,不占白不占,你堆我也堆,大家都来堆,路越来越窄。”周大娘说。
谈起如今的变化,她感慨万千:“现在这生活太幸福了!不过,一开始听说村里要改造,大家不知道怎么改,有的人觉得不让在门口堆杂物,东西没地儿放,不同意。村干部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做工作,还拿出自己房子先改造、当样板,让大家心里有数。经过一年多努力,现在才有了漂亮的鲤鱼山庄。”周大娘小卖部门口挂着一个鲤鱼山庄统一规划的小牌,上书“鲤鱼山庄——商店”,颇具特色。
远看,鲤鱼山庄黛瓦白墙整齐划一,可走到巷子里,记者发现,每家每户的房子各具特色,户型、格局各不相同。
“现在我们所在地方主要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其实在规划之初确定了两种形式,一个是旧村改造,另外一个是异地建设新村。考虑到村里老年人对于老房子有很深感情,在征求意见后,首先实施了旧村改造工程。”洪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全胜说,旧村改造分四步:第一步,改厕;第二步,治乱;第三步,改水;第四步,修路。
这四步说出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可难。周全胜告诉记者,在改造前,鲤鱼山庄有一个习惯,每家每户在院门口都有一个小旱厕,甚至还有人在旱厕旁圈了猪圈,村里有的老人喜欢用烧锅……这样一来,旱厕、猪圈、烧锅、土灶、柴火再加上各种杂物一股脑儿堆在各家院墙外,最后巷子只有3米宽,所以要想实施旧村改造,就得先把被占用的公共空间清理出来。
可是村委会又犯了难,村里人上厕所就是靠每家每户门口的小旱厕,把旱厕拆了,人都有三急,大家去哪儿上厕所?
先盖再拆!不久,4个大型水冲公厕投入使用,新公厕干净明亮又方便。“大家终于不用再忍受狭小、难闻的小旱厕,也不用定时掏粪了。”周淑美说。
“厕所问题解决后,剩下三步就顺当了。”王集镇纪委书记白晶晶介绍,经过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共清理猪圈、柴火垛392处,拆除院外旱厕200余座、大型废弃猪舍550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建设1万余米、雨水管1513米、4000米檐下坡排水明渠建设。将村内道路提档升级,原来3米宽的小土路,全部改造为5米宽压膜水泥路。现在,走在鲤鱼山庄的路上,再也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特色手绘墙画 弘扬孝道文化
在鲤鱼山庄村口,一面墙上布满了手绘墙画,在画正中央写着5个大字“金锁鲤鱼山”。68岁的村民陈仪怀告诉记者,之所以叫金锁鲤鱼村,是从古至今,鲤鱼山庄流传着一个传说:古代,村里有个小伙儿叫金锁,父亲死得早,留下生病的母亲由金锁独自照看,金锁每天上山砍柴、下田种地,干的都是体力活儿,还得给母亲做一日三餐。生活在黄河里的鲤鱼仙子为金锁的孝心所感动,每天替金锁将饭菜做好,最后二人结成夫妻,过上美满生活。“在鲤鱼山庄,大人都会给小孩子讲这个传说,村民们非常重视孝道文化教育,可以说孝道影响了整个村庄发展。”陈大爷说。
鲤鱼山庄的古色古香,一方面源于黛瓦白墙;另一方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墙画也令村庄增色不少。不仅村口这面墙,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绘满了墙画,“每幅墙画,都是一个孝道经典故事。”周全胜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叫“卧冰求鲤”,讲述了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故事,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卧冰求鲤”和鲤鱼山庄共同之处,不仅都有一个“鲤”字,还都是与孝道文化有关,所以经过全体村民探讨,村里决定将一些孝道经典故事手绘到墙上形成墙画,不但扮靓了村庄整体环境,也能让村民学习传统文化,提升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
陈仪怀还喜欢逛村里的小广场,“能学习知识,又能锻炼身体。”党建工作长廊、扫黑除恶宣传栏、公共空间治理对比图分列在广场两侧。在广场东北角,单杠、双杠、太极推揉器、扭腰器、蹬力器……应有尽有。
“从开始打造到现在1年多时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精气神的变化。原来,我心里闷,感觉农村不如城市好,村里‘脏乱差’,无人管。现在经过治理,路也好了,村子干净了,人也精神焕发了。前几天,我在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还不能气馁,还得振奋精神,要跟上年轻人的脚步,为村里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陈仪怀说。
白晶晶告诉记者,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孝道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核心,村里还将通过评选表彰敬老孝老模范道德家庭、建设孝道长廊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孝道文化建设,促进农民孝道文化养成。
搭建致富舞台 吸引村民返乡
在苏州打拼多年、带孩子回乡过暑假的村民陈冲激动不已,“以前,我一般是过年回一次家,就这一次还得犯难,一是村里环境实在难忍受,回家住不习惯;二是媳妇儿也不愿意跟着回来。如今,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是太美了,我们隔三岔五就得回来住几天,吃完饭出去逛逛,像个大公园。”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让孩子不再跟随我们漂泊,让他和我一样拥有童年的小伙伴。即使钱挣得比在苏州少我也愿意。”陈冲说。
鲤鱼山庄正在为和陈冲一样想回乡发展的乡亲们搭建舞台。白晶晶告诉记者,去年,村里通过农事体验、孝道展示、鲤礼文化、村庄生活、特色产业、乡愁记忆等六大组团,结合“一山一河一泉一湖”打造花果特色产业、孝道特色文化、山居特色风貌的特色田园风光。“村里景色好了,赚钱机会多了,希望更多村民回来发展。”白晶晶说。
据了解,通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鲤鱼山庄探索集体和农户出资产、资金、资源以及公司出特色田园乡村运营方式的“3+1”运营模式。由合作社收储集体土地和资产,并鼓励农户的“三资”入股。同时,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参与日常运营管理,围绕“田园社区+文创农旅”主题做好产业配套。
“放假的时候,我喜欢带孩子来这里采摘,晚上再到农家乐尝尝农家饭。”正在采摘黄桃的游客陈佳说。现在,鲤鱼山庄拥有1500亩梨园、300亩黄桃园、150亩百果园、100亩自留田,每到周末前来采摘、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来了,如何让游客留下,把民宿打造好?这成了眼下最重要的事儿。周全胜说,村里已收回12处房屋进行改造,布置农家乐、民宿、手工作坊等,并对收回的集体土地进行产业配套,完善农事体验、乡村文创,形成整体产业形态。
下一步,鲤鱼山庄将以黄河故道古民居风貌为原型打造新型农民社区,采用新工艺、新理念、新材料重新激发旧村庄、旧建材、旧模式的新活力,为乡村振兴助力、为集体增收谋划、为农民致富支招、为农业融合培基,打造乡愁民居示范点。
此外,鲤鱼山庄将扩大产业优势,延伸农业产业发展链条,让村民参与到特色田园乡村的管理运行中,鼓励农户对自家农产品进行销售。构建黄桃罐头、铁锅花生、绿色蔬菜等品牌农产品,提档本地特色手工艺品,打造具有鲤鱼山印记的文化符号。“让游客没来特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白晶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