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报春花资源,同时这里也被认为是世界报春花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据了解,报春花属植物中真正的自然杂交研究实例很少,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开发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但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这个难题得到突破。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在报春花属植物自然杂交与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主流期刊《BMC植物生物学》上。
自然杂交,也称"天然杂交",是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在自然状态下的交配方式。杂种具有双亲遗传性或超亲本性状,易于定向培育,是常规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如浙农12号、迎霜、福云6号等新品种都是从云南大叶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
自然杂交对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生物物种的进化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团队持续关注报春花属植物的自然杂交与杂交后代的园艺利用,前期以橘红灯台报春、霞红灯台报春及其两者形成的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通过片段测序、分子标记以及大量的野外试验。
团队对报春花属引种成功的杂交后代建立了观赏性状评价体系,筛选出观赏性状突出、具有广泛园艺利用前景的天然杂交后代单株,培养出品质较好的植株。近日,橘红灯台报春和霞红灯台报春的天然杂交后代“红粉佳人”和“金粉佳人”,以及茴香灯台报春与海仙花的天然杂交后代“白水紫霞”,通过了报春花新品种的评审,并获得了3个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授权证书。
随着科研人员对自然杂交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也会发现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这项技术也能在农业生产生活中也得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