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湖南治湖不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60
内容摘要:湖南因湖得名、伴水而兴,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有长江一级支流湘、资、沅、澧四水和享誉国内的八百里洞庭。水情就是湖南最大

湖南因湖得名、伴水而兴,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有长江一级支流“湘、资、沅、澧”四水和享誉国内的“八百里洞庭”。水情就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日前,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湖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湖南以奋斗的姿态保障和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为守护好“一湖四水”,绘就潇湘生态新画卷而不断前行。

东风水库吹来复绿“东风”

汨罗市桃林寺镇东塘村的东风水库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如今的岸边除了树木植被,还有一处未被复绿的土地。说起这块土地,就不得不提及它背后的故事。

2015年5月,东风水库被岳阳市确定为饮用水源地,总库容为262万立方米,主要承担该镇2600亩水田的灌溉用水和集镇近1万人的生活用水。到了2017年6月初,水库周边却发生了变化,东塘村13组部分居民自发筹资400余万元,在水库西侧新建东塘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达3400多平方米。

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是件好事,但是这个文化中心却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属于违法建筑。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65条相关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随后,汨罗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控建拆违办公室和桃林寺镇政府多次约谈活动中心牵头负责人,并对承建方多次下达责令停工和行政处罚的文书。因被执行主体不明,该中心虽停工但未能进行拆除。今年5月,对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反馈的问题,汨罗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整改行动,并到现场督查。通过进户宣讲政策,反复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争取到了村民的支持。“他们在两天时间内自行拆除了违法建筑。当时村民不清楚这是违章建筑,经过宣传后,大家便配合拆除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泊潭村村委会主任杨莉介绍。

违建拆除后,这片土地不会一直荒废,目前已经制定了水岸生态和森林植被恢复方案。汨罗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要负责人李立中介绍,现在天气炎热,植被存活率无法保证,气候适宜时这里将大面积种植油茶,恢复生态。

凉亭村竖起“红色凉亭”

岳阳市君山区滨长江、环洞庭湖,为守好一江碧水,该区以“深化农村‘空心房’整治和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君山区许市镇凉亭村吴王家岭屋场也从昔日的“脏乱差”变身“洁净美”的示范点。以前这里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严重,存在大量破败的“空心房”和违规建筑。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里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规划蓝图,确定了“一户一庭院、一户一果园”的方案。现如今,一栋栋洁白如新的房屋前卫生清洁,庭院中还种植了果树。“以前垃圾多滋生蚊虫,村民晚上都不敢出门。”凉亭村党支部书记王良琢告诉记者,如今住在这里,环境变美了、空气变好了,跟城里没什么区别。

通过“空心房”整治和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目前,该屋场拆除“空心房”11栋,平整土地1万平方米,规划集中建房点1处,房屋立面改造22栋,喷绘红色宣传彩绘15幅,厕所三格化粪池改造26户,修建雨污分离管道1100多米。

在村口“微公园”的大树下,常有村民在纳凉聊天。吴王家岭屋场处于周逸群烈士墓对面200米处,曾是湘鄂西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有过一段血染的历史。为了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村里就建起了这个“微公园”。“原来这里是臭水沟,现在成了休闲广场。”许市镇党委书记许四海说。

“微公园”就像一座“红色凉亭”,村民在此赏景、议大事小情,建设家乡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村民刘放是一名党员,现任广东基地灯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己在外赚了钱,他时刻不忘建设家乡。他捐资修路,为凉亭村安装路灯60多盏,还捐助5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

大通湖打通面源治污体系

益阳市大通湖地处洞庭湖腹地,是洞庭的湖中之湖。这里水天一色、水草丰茂。还有不少水鸟在这里搭窝建巢、产蛋育雏。

大通湖的管理经营体制曾经历多次变革。1956年,原湖南省农业厅投资设立大通湖渔场,发展渔业生产。中间虽然也几经变化,但始终是省属或市属直管的国有大型水产企业。2002年,大通湖由益阳市畜牧水产局直管划归大通湖区管理。2008年,大通湖区将大通湖养殖经营权转让给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此,该公司就开始从事高密度渔业养殖工作。2004-2008年,年产量保持在5000-7000吨;2010-2013年每年出产的鲜鱼总量均超过1万吨;2015年达到2万吨左右。企业高密度养殖、高强度投饵导致湖体生态损害,为提高产量,还围栏精养造成湖体自净能力丧失。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加剧了大通湖的污染。大通湖流域的海拔为26-32米,而大通湖海拔为23-24米。在其流域范围内农田面积约52万亩,农业面源产生水污染物总氮量1885吨/年,总磷量157吨/年,其中55%的总氮、60%的总磷随雨水冲进沟渠河道,部分通过大通湖周边的38个湖口进入大通湖。2015年,大通湖的水质已经变成了劣Ⅴ类水质。

近年来,通过实施周边退养和生态修复,拆除围网,全面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等行动,水质也在逐步提升。“目前,水生植物已经恢复到20多种,水底的动物和水草种类恢复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水质恢复到Ⅳ类水到Ⅴ类水之间。”大通湖区副区长刘文介绍,为了生态修复,当地还鼓励周边的水产养殖户发展水草产业。刘文是在大通湖边长大的,深感责任重大:“虽然水质有了改善,但还是希望这里的生态系统能够越来越好。”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水质变好了,群众的意识也提升了。”大通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向见军说,未来,大通湖区还将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绿肥轮作种植等化肥减量技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生物农药替代、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湖南治湖不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809/6644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