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从制种拌种到收获装箱全过程,在播种和收获等重点环节集中展示多种机械,共有24台套机械轮番上阵进行现场演示……这是记者日前在山东省胶州市举办的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观摩会上看到的状况。“型号多、机具全,这次观摩真过瘾。我看中了两台中型的播种和收获机械,价格也合适,这趟来值了。”来自胶州市胶莱镇大赵家村的的马铃薯种植大户老吴说。
据山东省农科院农业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农机院)理事长兼党委书记范本荣介绍,2018年以来,山东农机院担当项目牵头单位,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青岛洪珠机械、山东五征集团等农机生产企业,牵头组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与优化”创新团队。截至目前,团队已瞄准马铃薯制种、播种、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推出各类专用机械15台套,可有效支撑马铃薯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本次在胶州召开项目现场演示观摩及技术交流会,邀请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胶州市农机局等单位及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大户等共100多人参加。
机械列队出场现场打擂
记者在观摩会现场看到,遵循种薯制备、标准化种植、田间管理、秧蔓处理、收获、地膜回收等作业环节,涵盖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的24台机具依次上阵进行作业演示,机械研发者同步进行原理解析和优缺点说明,充分展现了该项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这是52T-5马铃薯种薯切块机,可一次性完成种薯分级切块、喷药处理及杂质筛除等工作,且保证切块均匀,盲眼率低,有效提高切块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这是5ZB-5马铃薯种薯拌种机,解决了种薯输送拥堵问题,无需人工拌种,保证薯种与滑石粉搅拌均匀,提高拌种效率。这两款机具的成功研制,实现了国内马铃薯种薯制备装备的零突破。”项目组成员、山东希成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李学强副总经理介绍。
据了解,这款机械日作业能力可在5吨以上,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机械中的即时消毒设备还可有效避免人工持刀切块造成的交叉感染等问题,大幅提高制种质量。同时,该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将打破制种拌种机械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将购机成本由60万元以上降低到30万元左右。
“这款4UL-90分捡式马铃薯收获装备,针对山东菜用马铃薯的特殊需求,突破了转弯对行、仿行低阻挖掘、柔性分离低损输送、快速分捡等关键技术,集薯块挖掘、薯土分离、薯块输送分拣、装箱、装袋等作业工序于一体,降低了马铃薯的破皮率,可以满足菜用和高品质马铃薯低损收获的迫切需求。”项目组成员、山东农机院田间作业机械技术研发中心周进研究员说。
范本荣介绍,将科研单位、推广单位和主要用户聚集在一起,举办现场观摩会,让机械现场演示打擂,是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检验项目实施水平的有效手段。从观摩会效果来看,项目的实施已有效填补了我国在种薯制备、带芽播种、鲜食马铃薯收获等装备方面的空白,有效提升了山东马铃薯农机装备水平。
整合资源,瞄准关键瓶颈搞研发
我国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500万公顷以上,鲜薯总产量90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近1/4,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山东省是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马铃薯单产水平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尽管山东是马铃薯生产大省,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比较落后。据《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2016)》统计分析,2015年我国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39.96%(其中机耕率62.66%,机播率25.16%,机收率24.5%),与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平均水平63.82%相比,差距明显。
项目组成员,山东农机院田间作业机械技术研发中心张华研究员进行了具体分析:现有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在中耕整地、开沟培土、田间管理等环节多采用通用机具,难以满足各地地形和农艺的差异要求;马铃薯播种设备存在播种精度低、种植密度无法保证、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马铃薯收获机械研制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挖掘式收获机上,存在挖掘阻力大、块茎与土壤分离效果差和马铃薯破皮现象严重等问题;大型制种拌种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主要依靠进口。
因此,自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按照产学研结合、农机农艺一体化推进的要求,整合来自马铃薯机械研发、推广和优势种植区等方面的行业资源,瞄准行业瓶颈和痛点,进行联合攻关。比如,采用振动、液压仿形等技术改进收获机械,采用传感技术控制喂入量、马铃薯传运量及分级装载等,采用气压、气流、光电技术进行土块破碎和分离以及智能化技术对机具进行监控和操作等。
“立足于山东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现状,结合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突破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重点研制和优化耕种收等生产环节的机械装备。分别在丘陵山区、平原种植区建立适度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示范区,为马铃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和应用模式,最终形成适宜不同种植区的马铃薯适度规模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谈到该项目的任务要求,范本荣这样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