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个荷兰人在中国乡村的“归园田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1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81209
内容摘要:对68岁的荷兰人柯威明来说,荷兰的海风和南京的霓虹,都比不上中国安徽一个小山村的一间小院和几方菜园。在这里,柯威明和他的中
 

 

对68岁的荷兰人柯威明来说,荷兰的海风和南京的霓虹,都比不上中国安徽一个小山村的一间小院和几方菜园。

在这里,柯威明和他的中国妻子顾燕关掉网络,生活跟着季节走。万物萌生的春天采茶、播种;炎热的夏季放缓节奏;凉爽的秋季收获馈赠;寒冷的冬天在壁炉边看看报,充实温暖。

8年前,在南京工作生活了12年的柯威明开始了退休生活,意味着可以过上向往很久的田园生活。“城里太过喧嚣,我们希望找一个安静的靠山边的房子,一定要有一个大院子,可以种菜,自给自足。”柯威明说。

寻觅了几个月后,一个画家朋友的推荐让他们来到了安徽泾县桃花潭镇的查济村,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深处群山之中,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村民热情质朴的笑容和自然安静的环境让他们觉得这就是心中的“桃花源”。三个月驻村走寻,两人最后看中了后山山坡上的一个老房子。

一年时间里,改造房子、修建院子、开垦菜园,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原本破败的房子变得干净明亮,院子里的菜园也渐渐初具雏形。

对于在城里生活多年的夫妻俩而言,干农活、种菜、养鸡,这些都是未曾涉足的全新领域,需要从头学习。

柯威明坦言刚来时只认识荷兰的国花郁金香这一种植物,草和菜也分不清楚。跟着书学习,慢慢实践摸索,请教周边的邻居,家里的菜园慢慢从一块增加到十几块,蔬菜从一两种到二十多种,这个“蔬菜盲”成了一个地道的农夫。

与村里其他农夫不同的是,柯威明坚持种绿色有机蔬菜,为了做到这点,两人不打农药,甚至亲自下地用手捉虫。

长期的劳动和田园生活让两人的双手磨出了老茧,却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乐趣。

“我喜欢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在城市里,无论外面下雨还是下冰雹,人们都忙着在电脑上噼里啪啦打字,但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每一点点变化和劳动带来的快乐。”柯威明说。

房间的玻璃罐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刚采摘的鲜花,春有樱花,夏有百合,秋有月季,冬有梅花。平日里夫妻俩会泡上一壶自己采摘炒制的茶叶,吃着家里的土鸡蛋和自己种的蔬菜,闲时也会做些西红柿酱、年糕、面包。

“人最终都是要回归最本质的状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东西。”顾燕说。

村里人也从陌生和新奇渐渐把这个“外来汉”当作了自家人。49岁的查千金早就习惯了这个“洋邻居”的存在。“他中文说得很好,人也很亲和,大家都喊他阿明。”查千金说。

不忙的时候,柯威明爱骑着他的自行车去村里转悠。“一路上大家都在和我打招呼,有时也停下来说几句话,每个人都很热情,满脸笑容,这让我觉得很温暖,很舒服。”柯威明笑谈这也是这个村庄的魅力之一。

平日里,阿明和妻子会经常把自家种的鲜花、蔬菜还有种子送给村里的人,村民们也会回赠自家的一些特产。

如今,村里经由柯威明夫妇引进的格桑花正开得绚烂,而柯威明也常说,走遍了世界上这么多地方,但在这里,终于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个荷兰人在中国乡村的“归园田居””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801/663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