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调研:金融之水泽润沃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81509
内容摘要:早在2015年底,农业大省吉林成为全国唯一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田,这赋予了吉林省引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任推动金融服务三
 

 

早在2015年底,农业大省吉林成为全国唯一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田,这赋予了吉林省引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任——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探索一条可操作可复制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力争通过金融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今,这项改革实践已进入第4个年头,有农村金融改革“排头兵”之称的吉林省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记者一行近日来到了吉林省调研。

初夏时节,郁郁葱葱的松辽平原孕育着丰收希望。吉林省扶余市永平乡平川村种粮大户、31岁的陈景才今年多承包了40多亩地,加上买种子化肥,算下来,还缺几万元。正在陈景才犯难的时候,村基础金融服务站协理员王国春带来了好消息:可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万元,利息合适,而且从亿联银行的手机APP上就可办理贷款,还能随借随还。见到记者,陈景才高兴地告诉记者:“贷款问题解决了,预计今年能多收入3万元左右。”陈景才的故事是吉林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村级基础金融服务站正是吉林农金改模式中“三支柱一市场”里的一个支柱:基础金融服务支柱。

解决痛点,激活农村资产价值。

当前,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要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47岁的扶余市永平乡平川村村民杨凯见到记者时满脸笑容。最近,在村金融服务站的帮助下,他将土地收益权作为抵押,在亿联银行贷款5万元,“买种子化肥,种上了玉米、花生”。他向记者演示如何在手机上操作:“贷款很方便,又不用求人,服务还好。明年我准备多贷点,多流转点地,扩大生产。”

农村金融是“三农”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村资源丰富,但农村资本短缺,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长期制约“三农”转型升级。

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胡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问题,主要是钱、地、人等生产要素结合的问题。当前,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交换还存在不平等。一大瓶颈就是土地、技术、管理、劳动力这4大要素与资金结合不够顺畅,因而无法形成现代化生产力。乡村振兴,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因此,中央交给吉林农村金融改革的任务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吉林是农业大省,在金融支持农业方面,是有条件找到一般性规律的。”胡斌说:“在农村金融改革实验过程中,按照中央的五大发展理念,把握好金融自变量和经济社会因变量的问题。如果金融自娱自乐,老百姓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不行的,也达不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目标。”

填补串并,结成金融服务大网络。

农民把土地转给物权公司,物权公司出面为农民向银行担保。拿到农民土地流转权之后,物权公司可以向种植大户推荐。物权融资公司发挥了信息对接、融资保证、流转处置等关键性作用。

吉林省对表对标乡村振兴要求,基于对农村金融资源渠道不通畅、信息不对称、服务不下沉、补偿不到位等痛点难点的深刻理解,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首创了“三支柱一市场”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既给金融资源提供一个下沉到位、脚底沾泥的渠道,同时又解决增信和征信的难题,最大限度地盘活农村资产。“三支柱一市场”主要起到“填补串并”的作用:填基础金融服务空白,补融资增信短板,串聚各类资源,并联城乡市场。

“三个支柱”,即基础金融服务支柱、物权增信支柱、信用信息支柱。这三个支柱将共同架设一个农村产权省域流转市场,也就是说,农村的土地、农机具等,只要具备物权性质,都可以在吉林省省域流转买卖。

“三个支柱一市场”发挥的作用,就是填、补、串、并。

第一是建设基础金融服务支柱,“填”上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空白,解决金融资源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吉林省级财政出资设立的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组建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公司,在省市县乡村五级铺设金融服务网点。

“吉林省一共有9000多个行政村,按照集约建设的思路,在村一级按照1拖2或1拖3的原则铺设基础金融服务站,一个站带2个到3个村,服务半径五公里左右。按这种方式,我们大概铺3000个就够了,到目前为止已经铺了1700多个。”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处长李武华介绍。

协理员是村级基础金融服务站的关键人物,选用的主要是村两委成员、返乡大学生或先进分子,对他们集中培训金融知识。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又熟悉本乡本土,能够了解农民的融资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可以把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及农业技术转换为通俗易懂的信息向下推送。基础金融服务站就设在村部,与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基础金融服务站、农经站、电商服务点“多位一体”联动建设,人员交叉,信息互通,不仅连接农村融资需求,还能丰富基层社会治理内涵。

“浇花要浇根,这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100米。”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总经济师宋建军告诉记者,把基础金融服务站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渠道,开正门堵邪路,把农户的融资需求等金融信息收集起来,打包分类,总对总对接。比如,县级基础金融服务公司把整个县信息拢起,定期提供给商业银行,还可以按他们的要求,提供差异化信息产品。“把这个需求挖出来后,就形成了相对市场化的满足方式,同时还具备引导示范作用,降低农民的融资成本”。

第二是建设物权增信支柱,“补”强农村贷款融资增信短板。早在2012年,针对农民合格抵押物不足,当时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在法律上还无法用于抵押的情况下,吉林省已率先在全国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即通过土地经营权与收益权分离,成立物权融资公司,构建了流转处置与融资增信两个平台,以土地未来预期收益、财政惠农信贷风险基金作为两种保证方式,帮助农民获得低成本融资。物权融资公司铺到县一级,形成了增信体系,这就是第二个支柱:物权增信支柱。

“农民想要用土地经营权融资,银行却担心土地无法处置。所以,农民可以把土地转给物权公司,物权公司出面为农民向银行担保。拿到农民土地流转权之后,物权公司可以向种植大户推荐。”吉林省物权公司松原分公司经理王立辉介绍,物权融资公司既作为农户融资增信平台,又作为土地流转处置平台,在农户通过土地等物权获得信贷资源过程中发挥信息对接、融资保证、流转处置等关键性作用。

第三是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支柱,作用是“串”。通过信用信息把农村的融资需求与金融资源串聚起来,形成完整的融资链条。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行长付喜国告诉记者,吉林积极推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指导松原市、舒兰市、洮南市开展农村信用信息数据研发。目前,全省累计为347万余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累计评定信用农户165万余户。

在“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再搭建一个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作用是“并”。并联各类要素,把农村所有的物权价值通过市场形成供求关系,发掘农业资源价值。“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要体现其真正的资源价值,建立一个全省统一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应有之义。”胡斌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在全国开展土地指标流转交易,创造更大的价值。“统一市场将发挥城乡生产要素并联贯通的效用,畅通体制堵点,激发出从城市反哺农村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三个支柱”的落地抓手都汇集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站。服务站一方面通过代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农资农具等,获得微利收益;另一方面收集农户的融资需求信息、信用信息与银行机构开展合作,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覆盖运营成本。通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站”这个体系把金融服务空白填起来,实现金融资源下沉,融资需求上汇。

在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公司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三支柱一市场”数据库。比如,一户农民的承包地分成5块,各自分散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即时在地图上调出显示。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巍一边演示,一边告诉记者:“五级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承担金融服务下沉功能。很多银行都不愿意在农村设机构,造成银行大量产品无法下沉到农村,也不了解农民的需求。所以,我们借鉴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模式,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渠道提供商、资金融通商和大数据提供商。”

“总之,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把农村这些链条缺失、密度不高的渠道连接起来,把大家的力量串接形成一张服务大网络。”崔巍说。

牵牛鼻子,推动综合集成改革。

一方面,要把“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作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核心手段;另一方面,要同时推进一揽子综合集成改革,把农业、财政、国土、民政、社保等全部拉进来,以引入金融为抓手,一揽子推进,避免单兵突进。

吉林金改,成效初显。截至2018年末,全省商业性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046.6亿元,同比提升4.15%;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补偿水平不断提升,达到586.7亿元,同比提升20.33%;在金融活水润泽下,2018年全省粮食丰产丰收,保持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同期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除了“三支柱一市场”,吉林省还致力打造多元综合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构建供给充分、活力充沛的支农保障。目前,村镇银行在吉林省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吉林还将全省66家小额贷款公司全部转型为专业的支农小贷公司,2018年发放了27亿元小额贷款。

说起农村金改体会,胡斌告诉记者,关键是要把“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作为一个核心方式来推动。“金融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核心手段,它能够很好地发现哪里有价值,资源应该向哪里配置。基础金融服务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把金融基础设施搭建好,有助于市场主体依法自由发展。至于怎么搭建,主要靠先期财政推动,形成市场惯性,力争实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功效最大的目标。”

在调研中,记者感受到,吉林农村金融改革绝不只是搞金融。它是一揽子综合集成改革,把农业、财政、国土、民政、社保等全部拉了进来,以引入金融为抓手,一揽子推进,避免单兵突进。吉林省未来发展,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现在我们农民借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银行,种地买种子化肥不用赊销,不用‘抬钱’,我感到有尊严了。”在调研中,47岁的农民杨凯高兴地告诉记者。看来,吉林农金改模式,是金融改革、经济改革,同时也是社会改革。通过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职能,让基层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实现乡村治理和农村党建的提升,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调研:金融之水泽润沃野”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731/663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