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挪出穷窝窝 迁入阳光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818
内容摘要:一鸡啼叫,三省皆闻一步踏三省,这就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处云南、贵州、四川交界处的鸡鸣

“一鸡啼叫,三省皆闻”“一步踏三省”,这就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处云南、贵州、四川交界处的鸡鸣三省村,在党和红军历史上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935年2月,完成了一渡赤水的中央红军从四川跨过三省界河,沿着古老的盐道到了贵州境内,隐蔽进入了鸡鸣三省村这个小村庄。当日在这个“一步踏三省”的村庄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鸡鸣三省会议”。

85年过去了,如今的鸡鸣三省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毕节到村子,先是高速,然后是旅游公路,一路上,没有想象中山路的颠簸和崎岖。同行的七星关区宣传部干部刘佳兴告诉记者,交通的变化是毕节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现在七星关基本实现了乡村通油路,组通水泥路,串寨路也基本全覆盖,农民出行再也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来到鸡鸣三省红色文化旅游区,站上老鹰岩,三省交会的区域情况以及其间的山水峡谷奇景一览无余。走进鸡鸣三省村的第一感觉就是宁静,往里走就能看到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一个宁静,一个火热。宁静是生活美,火热是大发展。依托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优势,鸡鸣三省村正从一个交通闭塞、商业发展桎梏、人居环境较差的小山村,逐步走上乡村振兴、同步小康之路。

村委会副主任刘朝仲带着记者来到村里最贫困的包包组,沿着断崖绝壁上的一条羊肠小道走到谷底,再从谷底结合处往上爬,这条路是进出村唯一的通道,大概一个小时左右,记者才来到这个仅有42户人家的包包组。

“没爬过这个山包包,你体会不到大家搬迁的意愿为什么这么强烈。”刘朝仲说。

路不通,包包组42户人家实际只有20户还有人在这里。去年,包包组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村里开动员大会,村民许明松没来得及和妻子商量,当场就签了同意书:“毫不犹豫地签,签回来打电话告诉老伴儿,她也支持我。”再过不久,他就要搬到毕节的碧海阳光安置点,成为一个新市民。

34岁的陶兴才是最早一批从包包组搬迁出来的村民,如今他的安置房就在交通较为便利的瓦厂组,说到搬迁后的变化,他说:“以前在老家的路很烂,骑摩托车都不敢走,搬迁出来条件好多了,路好出行也方便,拉一车煤也比以前节约了不少成本咧。”

农民深切地感受着搬迁带来的变化。如果说基础设施的改变给村民带来了出行和生活的便利,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则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据了解,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是毕节市和七星关区重点建设的项目,鸡鸣三省村就近依托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的优势,将每个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主要劳动力推荐到景区内务工,每人每天能挣110-150元不等,使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同时,当地村委会还积极引导每个易地扶贫搬迁户发展家庭种植,对于无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村委会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实施低保兜底脱贫,多重保障切实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后顾之忧,让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出去能发展,搬进来能就业。

站立鸡鸣三省碑下,远望四川、云南群山苍茫,正是“乌蒙磅礴走泥丸”之感。7月7日,鸡鸣三省拱桥合拢,年底,大桥就能通车,三地人互有亲缘,以后走亲访友,只需从大桥穿行,不必下到谷底过河,三地人共同的梦想终将实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挪出穷窝窝 迁入阳光城”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727/6630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