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粮安天下的中原新贡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14
内容摘要: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豫北滑县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丰收的小麦在粮仓里堆积如山,合作社社员正忙着用传送带往仓库外的运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豫北滑县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丰收的小麦在粮仓里堆积如山,合作社社员正忙着用传送带往仓库外的运粮车上装小麦。“今年种的2000多亩小麦长势特别好,亩产都是一千二三百斤以上,今天这些小麦是给一家公司订单种的,属优质强筋小麦,价格比市场价高10%。”7月15日,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高兴地告诉记者。

中原熟,天下足。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为749.08亿斤,比上年增加26.34亿斤,增长3.6%。夏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1/4强,河南再创夏粮总产量历史新高,其中,夏粮增产对全国贡献率达44.9%,“国人粮仓”名副其实。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河南省不忘总书记的嘱托,时刻牢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使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探索“三链同构”新路径,持续展现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新作为。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上展现新作为

走进西平县二郎镇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只见田块平整一望无际,道路整齐通至田间,沟渠、林网、井、电等农田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麦子长得特别好,强筋小麦亩产都在1300斤以上,比去年增产将近200斤,一亩地能多收几百块钱。”说起今年的小麦长势,二郎镇张尧村村民张四新脸上堆满了笑容,“我所流转的400亩小麦,已经实现了良种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利灌溉、耕种收综合机械化5个百分百。”站在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内,丰收的小麦也坚定了张四新种粮的信心。

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截至2018年年底,河南省耕地保有量在1.2亿亩以上,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163万亩,占规划建设任务的97%,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抗灾能力明显提升,对小麦持续丰产丰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稳步提升了粮食产能。

“目前,全省正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确保建成6369万亩、力争建成7420万亩,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稳定了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介绍。

“藏粮于地”,更要注重“藏粮于技”,高标准农田成为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主阵地。在滑县白马坡田间的气象观测站内,全景观测仪、土壤测墒仪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专家隔三差五到地里查看一下农作物长势情况。“这些高科技能够实时监控苗情、墒情以及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麦田管理期间及关键农时又有专家到田间提供‘保姆式’服务,这让我们农民种粮食着实省了不少力。”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种粮大户黄国兴说。

为让“中原粮仓”越来越稳固,近年来,河南省持续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机械化率持续提升、科技化水平连年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7%。其中,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超过98%,小麦生产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优质专用小麦成发展新引擎

6月初,丰收再一次绽放中原大地。不论是豫北延津县、滑县的强筋小麦“茁壮”,还是豫南淮滨县、固始县的弱筋小麦“遍地”,都迎来了丰收季。

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优四化”为抓手,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04万亩,较2016年翻了一番,占全省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7,其中千亩以上单品种片区面积占95%,产销订单率达到90%,平均每亩增收100多元。”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副处长杨亚军介绍。

“新麦刚收下来时就被当地一家面制品加工企业从地头拉走了,每斤还比市场价格高一毛多钱,这是因为俺家的麦子有订单,不仅卖得价高还不愁销!”今年,延津县魏邱乡中魏邱村农民秦善霞种植的上百亩优质强筋小麦将被企业加工成面条、饺子粉等,丰产的小麦让她又赚了一把。

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优质专用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让河南省逐渐探索出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之路,发挥出了粮食生产的优势和“王牌效应”。“我们采取‘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加价收购,保证了小麦品质,所生产的优质天然面粉也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一加一天然面粉公司董事长王刚介绍。

“小麦不仅要优质,更要专用,要选育、生产符合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新品种。”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所所长雷振生说,目前我们所做的一系列品种筛选试验,就是要抓紧按照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品质要求,专门为企业选育一批适宜的小麦品种。

育良种选良方,粮食增产有方向。河南省先后自主培育出了“郑麦9023”“郑麦366”“丰德存麦5号”等一系列优质小麦品种,也不断刷新了优质小麦的高产纪录。

以龙头带动、“三链同构”为动力,在提升农业竞争力上探索新路径

在新蔡县麦佳食品有限公司内,一粒小麦能精深加工成20多种专用面粉,后续又产出馒头、面条、速冻水饺、烧麦等80多个品种的食品。“我们的生产车间就临近小麦主产区,上游与农民合作发展了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下游凭借企业的加工和零售业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粮头食尾’让消费端与生产端紧密对接。”公司董事长张志良介绍。

“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河南省围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粮食就地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提高全省粮食核心竞争力,围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更多更好的优质小麦走向生产、走向市场、走向餐桌。”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认为。

在延津县产业集聚区,聚集了鲁花、克明、豫粮嘉合等数十家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挂面、蛋糕、沙琪玛等各类食品,年消化小麦200万吨,带动周边种植优质小麦数百万亩,真正实现了“龙头”带动产业链。

对于舞阳县种粮大户李金庚来说,种植黑小麦让他收益颇丰。“现在大家需求多样化,从地头到工厂,黑小麦身价实现翻倍,一斤黑小麦的价格是2元多,比一斤普通小麦高0.8元。黑小麦变成黑麦面粉后每斤4元,黑麦面粉再加工成黑麦饼干每斤则是15元,加工成黑麦面包每斤可达20元。”李金庚的上百亩黑小麦也让他看到了粮食价值的提升。

近年来,河南省以“粮头食尾”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经营,促进粮食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的下游项目延伸,面制品龙头企业加快向小麦生产基地集聚,形成了豫北、豫东、豫南和中部加工集群,基本实现了小麦的就地生产和加工转化,并不断提升产品的影响力,打造出了新的市场供应链。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以粮食为题不断写出“大文章”,夏粮的丰收又为农业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全省立足粮食生产这个优势,以粮为基提质增效,筑牢大粮仓、丰富大厨房、做优大餐桌,更好发挥“三农”工作“压舱石”“稳定器”和战略后院的作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粮安天下的中原新贡献”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727/6629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