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多彩贵州唱响“木兰新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69
内容摘要:    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育婴服务培训现场。资料图  7月18日,由全国妇联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家国情怀故

  

 

  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育婴服务培训现场。资料图

  7月18日,由全国妇联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家国情怀故事汇贵州站活动在遵义市开讲。活动现场,来自凤冈县龙泉镇凤翔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游绍英格外吸引记者关注。这位来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年轻基层干部,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她帮助新移民融入新社区、创造新生活的故事。

  花开并蒂。7月15日,在贵定县盘江镇新街社区,社区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宋微则用嘹亮的布依族山歌再现了她带领社区巾帼调解服务队做好贫困群众扶贫搬迁思想工作的场景……

  事实上,行走于贵州各地农村,记者切身感受到当地浓墨重彩做足社会建设女性文章的匠心巧思。多彩贵州巾帼有力量,处处唱响各具时代特色的“木兰新辞”。

  调解山歌唱出巾帼力量

  布依族人有句俗语可谓形神兼备:“从小山歌当干粮。”一语道尽这个民族爱好音乐的传统。其实不光是布依族,在贵州,很多少数民族群众自幼都热爱并擅长唱山歌。唱山歌也因此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干部,特别是基层妇女干部开展群众思想工作的接地气方式。

  贵定县盘江镇新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宋微,就是一位擅长编写“调解山歌”的基层妇女干部。“金鸡难舍茅草坡,鲤鱼难舍清水河。家乡难舍也要舍,搬到镇上筑金窝。”“得坐镇上我心开,开门就能做买卖。娃娃读书少走路,一年少买几双鞋。”——从发动村里老人编写搬迁山歌开始,这位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女当家”,一路唱着山歌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创建“妇女之家”,组建“巾帼调解联络站”,春风化雨带出一个和谐社区。

  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模空前。“搬出来后怎么办?”聚力“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可致富”目标,贵州省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强妇建助发展”,着力推进安置点妇女工作全覆盖,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彰显“她力量”,给出一份精彩答卷。

  凤翔社区是凤冈县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18年1月,全县13个乡镇6432名贫困群众在此安家落户。毕业参加工作才3年的游绍英担纲重任,成为社区的“大管家”和“小保姆”。最初,一些群众连防盗门都不会开,一些老人不会使用带童锁的电暖炉、抽油烟机和电视机的智能遥控器,至于乱扔垃圾、高空抛物、酗酒闹事、邻里扯皮、家长里短等,更是常事儿。

  游绍英把党员组织起来,手把手教、不厌其烦讲,反复开妇代会、群众会,设置“荣誉墙”,订立《居规民约》,一点一滴引导纠正。“搬出来”需要用心用情,“稳得住”需要用心用力,实现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社区分期举办保姆、家政、缝纫、电工等培训班,把有条件的劳动力推荐到沿海务工。同时,引进凤冈县华鑫鞋厂、凤冈县永羚鞋厂等6家小企业落户社区创业园,解决370多名家庭妇女就近就业,实现社区3097名劳动力全部就业,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助老助残换来彩霞满天

  7月16日,记者一行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社区明珠助老社,直观感受世纪城社区妇联副主席、明珠歌舞团党支部书记杨朝群每日带领社区老人开展“十分钟党课”的火热现场。

  这个支部管理的明珠歌舞团,成立于2011年5月,从最初自发聚集跳广场舞健身的10余人,一路壮大至现在的5000余人,是一个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体、以文艺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的民间组织群众团体。这个支部管理的志愿者服务队,现有志愿者500多人,以党员为骨干分成50个小分队义务参加社区巡查,积极响应配合社区、物管、城管、学校、派出所等单位和部门,开展学雷锋、推广普通话、维护交通、综合治理、整顿夜市、青少年教育、送文化下乡等志愿活动。

  在声名鹊起的背后,明珠歌舞团实则为社区老人构建起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杨朝群介绍说:“明珠歌舞团5000多名团员中,80%是孤独、空巢、留守的老人,有重大疾病的占30%。让这些老人健康快乐,是我的心愿,也是明珠助老社努力的方向。”在各方支持和帮助下,2016年,明珠歌舞团更名明珠助老社,杨朝群终于得以在社区创办“乐土长者公寓”,杨选英等10名孤独贫困老人成为第一批入住者。

  “房子是一家银行资助的,5间房住10位老人,两人住一间,每位老人每月交500元生活费,油盐酱醋由社区物管资助。入住的多数是孤独、空巢、留守的老人,都有或轻或重的病,我们推行‘小老人招呼老老人,小病老人招呼大病老人’的方式,让每位老人都能得到照应。卫生由老人打扫,饭菜也自己做,但很多时候大家也都来帮他们。”杨朝群说。

  与杨朝群的助老异曲同工,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的仡佬族妇女杨秀贵,则以助残闻名。这位瘦小却坚毅的女性,三岁时遭遇意外导致左手受伤致残。二十一岁那年,杨秀贵与同村身有残疾的张成友结为夫妻。1998年,她带着丈夫远赴浙江打工,十年后结束打工生涯,返乡学习茶叶加工技术,把自家小平房改成茶叶加工小作坊,走上创业之路。此后在当地妇联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先后成功申报茶叶商标“秀姑”和“翠意独衷”品牌。目前,秀姑茶业公司拥有标准化茶叶加工厂4个,厂房总面积约6800平方米,常年可解决40人就业,其中有18名残疾人。公司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茶园3600余亩,辐射带动茶农1200多户,其中有360户残疾人。杨秀贵也因此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女性创业之星等称号。

  锦绣计划浇灌百花争艳

  贵州省有1609万名妇女,其中36%是少数民族妇女,大约60%生活在乡村。多年来,外出务工几乎成为妇女脱贫增收的唯一途径,但随之带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有没有一种事业,既能传承美丽又能促进就业?有没有一种事业,既能传承文化又能促进增收?2013年以来,贵州省妇联牵头推出的锦绣计划,正是这样一个把妇女手工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把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民生工程。计划实施以来,全省先后建成千余个巧手脱贫基地、1354家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从事特色手工产业及辅助行业的妇女近50万人,整合各成员单位开展锦绣计划培训6.5万人次,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各地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带富能力强、参与意识好的优秀女性,这些出色的女性,无一例外均带来光明的改变。

  付国艳也是锦绣计划的受益者,她身兼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贵州省妇女手工协会常务副会长、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民族手工艺十五项专利获得者等诸多角色。付国艳创业30年来从未曾忘本,始终以带动妇女姐妹脱贫致富为社会责任。黔粹行常年在贵州各地走村串寨收购农妇手工产品再加工销售,仅近两年就带动上千农妇脱贫增收,上下游产业数以万计农妇居家受益。

  无独有偶,家住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七彩部落的黎彩芬,是湄潭县草根艺苑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2015年返乡创业的她,将所学专业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用自家住房作为画室和培训室,购买画笔和颜料教当地群众画农民画。两年来,经相关部门支持及指导教师和绘画团队共同努力,湄潭农民画已获得湄潭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黎彩芬还挖掘民间艺术,融入时尚元素,开发出创意草鞋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创新创艺大赛奖、贵州省锦绣计划优秀奖、贵州民间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三等奖等。

  技能培训造就职业女性

  7月16日,穿行于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各色实操间,记者深切感受到如今的家政培训,的确已经进入品牌化、高端化阶段,而市场对家政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调专业化、知识化。对此,贵州巾帼家政发展促进会会长、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罗戎,有着基于丰富实践经验的体会。

  注册于2010年的贵州黔灵女家政公司是贵州省妇联倾力打造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家政企业,2011年6月成功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黔灵女家政”商标注册。目前,“黔灵女家政”已覆盖贵州省9个市、州,建成60个品牌连锁店以及职业培训学校8所、养老院7所、月子中心1所,培训学员5.8万人次,直接解决3.5万名妇女就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885人,已脱贫321人;移民搬迁户1756人,残疾人40人;组建家政志愿者队伍1支500人。到今年10月底,将覆盖贵州省88个县,建成品牌连锁店88个。通过开通全省服务热线9612388、运用“互联网+”模式,公司已经服务家庭近20万户。

  历经9年不懈努力,“黔灵女家政”从创建初期只有3位员工一路发展到如今挂牌管理近3.5万名家政服务员,荣登全国巾帼家政企业品牌之一,并成为贵州省女大中专生创业实践基地、贵州省“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培训基地和“两加一推”贵州百万妇女创业行动实践基地。通过在全省贫困地区开展家政服务、育婴、养老护理等实用技能的免费培训,积极帮助和推荐学员上岗就业。经专业化、正规化培训后,在“黔灵女家政”就业的妇女,保洁类月收入可达3500元至6000元、家庭服务类月收入可达4000元至8000元、病人护理类月收入可达4500元至1万元、育婴服务类月收入可达4500元至1.28万元、月嫂服务类可达9800元至1.68万元。

  提升能力促进家庭建设

  7月18日,在湄潭县天城镇德荣村德智坝组“持家、发展、家教”能力提升示范点,记者见到曾在“黔灵女家政”参加过高级育婴师培训并一度担任“黔灵女家政”培训教师的马昌燕。

  如今的马昌燕,已经从事家政培训6年,从事家政业务相关培训近200场。借由遵义市妇联给予的平台,马昌燕在遵义市各县开展的脱贫攻坚暨人居环境改善洁净文明家庭培训和“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提升培训中得到认可。2018年6月,她作为湄潭县德荣村德智坝组荣誉村民,又负责义务指导村民的感党恩暨环境卫生培训。

  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遵义市妇联以提升农村妇女“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为切入点,在全市农村妇女,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移民搬迁妇女中广泛开展三项能力提升活动,教育引导农村妇女提升“持家”能力,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发展”能力,带领家庭增收;提升“家教”能力,共建和谐家庭。截至目前,已集中培训基层干部6000余名,集中培训农村妇女47.33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4.99万人,移民搬迁妇女4.31万人。同时通过各级干部开坝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培训妇女近180万人。

  令记者深感兴趣的是遵义市妇联联合该市扶贫办编写的《遵义市农村妇女“持家、发展、家教”知识手册》,手册通过卡通漫画、顺口溜等浅显易懂形式,把“持家、发展、家教”内容口语话、通俗化、形象化。在德智坝组示范点,记者了解到,手册中因地制宜编写的事关健康的环境卫生顺口溜,尤其受到群众欢迎。比如提醒厨房卫生“菜板菜刀生熟分,盐搓日晒开水烫,冰箱生熟要分开,隔夜菜饭伤身体”;提醒卧室整理“衣服折叠要分类,内裤袜子不混放”;提醒卫生间清洁“‘84’‘洁厕’不混用,洗漱用具要分开,牙膏独用赶细菌”等等内容……

  “三项能力”提升活动开展一年以来,遵义市农村妇女及家庭发生可喜变化:思想观念转变,妇女素质不断提升,妇女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一改以往脏乱差村容村貌;就业观念转变,增收致富能力不断提升,各地农村妇女通过“三女”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纷纷当起厨师、做起手工、干起家政服务等;卫生习惯改变,“美丽家园”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公益保险关爱农村女性

  近年,女性发病率居首的乳腺癌和发病率较高的宫颈癌,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以贵州省妇联持续实施的农村“两癌”贫困妇女救助项目为例,每人1万元远不能解决患者需求。自去年5月以来,贵州省妇联探索开展“爱为她”女性健康扶贫公益保险活动。目前,企事业单位捐资投保、团体投保和个人投保共筹集资金129.28万元,为1.2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购买该保险,撬动12.92亿元的“两癌”保险保障。

  2018年10月11日,荔波县甲良镇妇女张忠慧通过手机买下一份“爱为她”女性健康扶贫公益保险。当年12月19日,她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查出患有宫颈癌并做了手术,仅前期手术费及其他医疗费用就花了4万多元,后续还有每次1万元左右的化疗费用等,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甲良镇妇联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帮助张忠慧向保险公司提交资料办理保险理赔事宜。今年4月2日,保险公司收到理赔资料不到15个工作日,10万元的理赔款就打到张忠慧卡上,这是贵州省妇联自去年5月18日启动“爱为她”公益保险活动以来,发生的首例理赔案例。

  记者为此特别询问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具体做法。原来,贵州省妇联创新建立“商业保险+个人投入+爱心捐赠+公益帮扶”多方联动健康保障机制,为全省16岁至65岁适龄健康女性量身定制低于市价的“两癌”商业保险,购买1份每年100元的“两癌”保险,即可获保额10万元的1年期保障,实施前置健康救助。同时创新建立“7+1公益扶贫模式”,即每购买7份保险,保险企业就为1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捐赠1份同等保险,以百元保费撬动十万元大额保险。

  与此同时,“爱为她”活动锁定极贫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采取“整乡资助”极贫乡镇、“7+1”帮扶到人的扶贫模式。贵州省妇联还积极协调保险企业优化投保理赔全流程,凡16岁至65岁适龄健康女性,无需体检,均可通过手机扫码投保。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在等待期60个自然日满后初次患病,经县级及以上二级公立医院确诊,提交医院疾病证明和病理报告即可申请赔付。

  “小投入”真能撬动“大保障”。难怪平塘县大塘镇西关村50岁村民刘文秀,在手机上看到自己的“爱为她”公益保险电子保单时掩饰不住激动地说:“以后不用再担心会因为‘两癌’生病又变穷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多彩贵州唱响“木兰新辞””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725/6628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