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70
内容摘要:工作人员在柑橘智能化无毒育苗大棚察看柑橘苗生长情况。现代农业园区对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四川省

 

工作人员在柑橘智能化无毒育苗大棚察看柑橘苗生长情况。

现代农业园区对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通过园区建设,用7年时间将柑橘产业从零起点发展到10万亩的种植规模,并从脱毒苗培育基地到有机肥加工厂,从循环农业种植基地建设到柑橘深加工生产线的建设构建产业链条,为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长期以来产业发展底子薄弱,今年刚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近年来,该县以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

从现代农业零起点,到仅柑橘规模化发展就超过10万亩,这样的跨越仅用了7年。而且从一开始布局,就考虑到种养搭配,循环利用,而今更是考虑到全产业链延伸。

“我们开始对适度规模发展踩刹车了,为的是让已经建成的园区,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最终带动农民自建园广泛发展。”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北平说。

目前,仪陇县正在朝全国柑橘品牌农业重点县、全国柑橘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县、全国柑橘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县以及全国柑橘行业示范园区培训基地等既定目标迈进。

从零起点到百里环线大产业

仪陇虽然种植柑橘历史悠久,但真正形成产业时间并不长。“2012年时,仪陇基本没什么产业,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仪陇排在南充市9个县市区倒数第一。”张北平说。

为“甩九保八”,仪陇也正是从2012年起开始借助新村建设配套发展产业。于是,在政府强力号召下,当年便在赛金、五福、铜鼓等乡镇高标准地建起了3万亩柑橘产业园。

光靠自己力量不够,仪陇县放眼省内外广泛引进业主,发展以柑橘为主的水果产业。2013年,眉山人梅仕忠来到朱德故里马鞍镇流转土地,开启了县外业主来仪陇发展的先河。随后几年,梅仕忠又引进几十个业主来到仪陇,到2017年共连片发展晚熟柑橘3万余亩。

2015年起,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各贫困县加强产业扶贫,要求每个贫困村都必须建设一个扶贫产业园。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仪陇县在全县285个贫困村共建起370余个扶贫产业园,以柑橘为主的共发展约4万亩,其中包括梅仕忠等业主发展的3万亩。

2016年9月,仪陇县农业部门获悉国内水果产业龙头企业海升集团正在西南地区发展晚熟柑橘,于是主动奔赴西安,经考察、参观和对接、洽谈,决定引进海升集团。

从2017年3月起,3年来海升集团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共在仪陇连片发展柑橘3万余亩。至此,全县10万亩百里柑橘产业环线形成,共涉及新政、赛金、五福等10余个乡镇。

构建全产业链破解滥市危机

产业快速发展,园区迅速扩张,曾一度让张北平感到忧虑:全国到处在发展柑橘,仅南充市就制定了发展100万亩晚熟柑橘的计划,以后会不会导致产品滥市?

如果滥市,那将对艰难发展起来的产业构成灭顶之灾。怎样破解呢?参观、考察了海升集团的生产流程后,张北平找到了办法,那就是引进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构建全产业链。

“海升”落地仪陇,从脱毒苗培育基地到有机肥加工厂,从循环农业种植基地建设到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的建设,每一个步骤都在实打实地落实。目前,脱毒苗培育基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年产5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和年产7万余吨的鲜榨浓缩橙汁生产线两个项目正加紧建设中。

“以这个生产加工能力,不仅可以完全消化整个仪陇县的柑橘,还可辐射到200公里范围内其他县区,海升的产品以出口欧洲为主,目前供不应求。”张北平说。

位于新政镇三条沟村的脱毒苗培育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柑橘脱毒苗培育基地。每个玻璃温室大棚均安装了自动升降温系统、空气净化环流系统、植保预防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缓冲间消毒系统等,通过全自动化控制,全封闭条件下培育无病毒柑橘苗木。

“一个玻璃温室可一次性培育120万株脱毒柑橘苗,年培育能力可达350万株。”基地负责人莫海伟介绍说,“等苗子长到15厘米,便要移植到苗杯中,等长到30厘米以上,便进行品种嫁接,再长到50厘米左右,便可作为商品苗出售或用于本公司基地移栽了。”

种养循环引导产业绿色发展

“海升”的有机肥加工厂就建在百公里产业环线上,其主要原料为猪粪。“这里有一个10万头仔猪繁育场,千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94家,原材料充足。”张北平说。

广东温氏集团落户仪陇的时间也是2012年,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初,仪陇县就着眼长远,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结合,巧妙搭配,以求得产业循环、绿色、生态发展。

2015年,温氏集团将其西南公司的总部落户到仪陇县,这更为仪陇县生猪养殖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几年来,“温氏”共在仪陇建成10万头仔猪繁育场2个,标准化、规模化商品猪养殖场300余家,今年还将建成一个10万头仔猪繁育场,年出栏生猪20余万头。

县政府出台文件明确要求,种植业企业(业主)、养殖业企业(业主)双方必须首先签订畜禽粪污消纳协议,才能批准选址建(园)场。“这样的双逼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张北平说,“温氏集团与海升集团就签订了这样的协议,养殖场的粪污干湿分离后,干粪被用于制造有机肥,液体被变成沼液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柑橘产业园区,直接作肥料灌溉。”

在赛金镇的柑橘产业园,由附近的养殖场牵出的沼液管道,蜘蛛网一般分布在园区,每一株树根部均有一个排液孔。“用沼液作肥料,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养殖场环境污染,还为我们节约了很大一笔肥料钱。有机肥厂建成后,这个效果会更明显。”园区管理人员说。

利益共享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海升”2017年在赛金镇栽种的1万亩柑橘,今年将正式投产。“一般来说,柑橘需要3年才能投产,5年进入丰产期,我们两年就可投产,3年便可进入丰产期。”莫海伟说。

企业与村集体、农民形成了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即投产后企业每年按100元/亩分配给村集体,以作为村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费用;而对农民,除了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外,最能激发人积极参与的是“反租倒包”。

根据园区管理人员介绍,这种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投产前,公司负责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并提供一切生产资料,农民以每户1000株以上为单位承包管护,公司按每株每月支付1元钱为报酬,每户每年可挣1.2万元。

另一种则是投产后,公司核定一个基础产量,管护农民如果达到了这个基础产量,将获得一定报酬,如果超出了基础产量,超出部分双方按比例分成。“目前共有约1万亩实行了反租倒包,按投产前的模式算,公司每年须支付给农民660余万元管护费。”莫海伟说。

“通过我们的鼓励和推广,全县的柑橘产业园大约40%采用了反租倒包的机制,这样一是可以让企业从第一产业上抽身而出,可以集中精力考虑全产业链的问题;二是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双方的和谐相处,至少监守自盗的行为不会再发生了。”张北平说。

据园区有关管理人员介绍,一些接受了反租倒包的农户,几乎人人都做到了自觉地早出晚归,承包的活儿干完了,还会主动到园区寻找零工干,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升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723/6624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