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7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81501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持续探索和不断升级的历史过程,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持续探索和不断升级的历史过程,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农业的持续稳步发展,给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不仅有效解决了13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发展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70年的变革与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农业农村面貌,农业发展不仅摆脱了底子薄、积累少、“靠天吃饭”的局面,更站上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其中一些经验弥足珍贵,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基础上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保持农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经过反复探索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正是由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更有底气。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发展根本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始终是贯穿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经验模式可循,唯有改革创新才有出路。从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制度,到改革开放后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取消农业税等,每一步改革和探索,都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并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进,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赋予中国农业发展强大动能。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变革与飞跃,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制定了农业科技相关计划或规划,初步建立起农业科技研究、教育和推广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迎来发展的春天,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一系列良种良法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提升,让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科技进步成为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重要基石。到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业科技主要创新指标跻身世界前列。

坚持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兴修农田水利,逐渐减少各种水旱灾害,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对国民经济恢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5.9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起“四个体系”——

一是高匹配度的生产供给体系。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针对“大路货卖不掉、好东西买不到”等问题,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二是高效率的生产组织体系。转变过度依赖生产要素大规模投入和农业资源高强度利用的模式,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模式,提高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和生产组织效率,推动农业效率变革。

三是高效益的现代产业体系。针对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好产品“优质不优价”等问题,坚持效益优先,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加快改变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地下水和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等现象,提升农业生产与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的匹配度。

70年的实践已经表明,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向好则全局主动。农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消除农村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辟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必将引领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70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722/6624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