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被认为是又脏又累的养猪行业,工人进到猪场里比起医生进入手术室有着更繁琐、更严格的消毒程序。在当前非洲猪瘟肆虐的背景下,防得住、活下来已成为行业共识。
记者从新希望六和了解到,该公司对保障生物安全非常重视,形成了可复制的实用、标准体系。
首先,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亲自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养猪、饲料、食品等各板块都成立了自己的安全防控小组,24小时待命。
同时,该公司制定了各种风险控制点的控制标准,并且坚决执行。其中猪场外部118个风险控制点,饲料厂61个风险控制点,梳理了漏洞,高频进行管控。针对这些风险控制点设有周密的防控措施,比如严禁猪肉及制品入场,设立场外猪群中转区、物资消毒间、人员场外隔离场所、运猪车辆定位系统等等,饲料厂也对原料品类、调制工艺、人员进出厂消毒等制定规范、严格管控。
当然,关键之中的关键是猪场管理。这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物理阻断、方案优化、现场管理和责任强化。
该公司斥资300万元为每个猪场都建专门的车辆洗消中心,车辆洗消中心移到了3公里外的地方,所有的人员、物料,包括未来进出猪场的生猪,都通过场内的专用车辆来转运,以减少同外部的交叉接触。车辆洗干净之后烘干再检测,没有问题后再拉猪。物理阻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围墙,尽一切努力将可能的污染源包括鼠虫、粉尘等阻挡在猪场之外。
各猪场都安装了摄像头,全场累计安装1236个远程摄像头,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有些猪场位于出入口的摄像头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可有效防止陌生人的贸然闯入。
场外员工要进入到生产区,需经过至少72小时(三天整)的消毒隔离,并要几次换上不同颜色的衣服。就是在生产区内部,每进一道门,都有专门的洗消通道。
为了给猪营造安静且不受污染的健康生长环境,猪场往往建在远离居民区和交通干线的地方,新希望六和又将其猪场所在整个区域按颜色划分为红、橙、黄、绿4个层层包围的分区。其中红区指猪场外部的不可控区域,橙区指猪场围墙和外部可控区域构成的部分,黄区指猪场围墙内部和猪舍外部构成区域,绿区则包括了猪舍及其内部连廊。
当有员工要进入猪场时,首先需在距离猪场围墙约3公里外的红色区域隔离点消毒、洗澡并换上相应颜色的衣服,继而在此隔离48小时,以确保检测结果无异常,随身物品同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同样地,由红区进入橙区时,亦需洗澡、更衣并再次隔离24小时。进到橙区的员工才可在猪场配套的办公生活区里自由活动。如果要进入到围墙之内的生产区,还需经过专门的洗消通道,并且不同的功能区如隔离区、公猪站等均建有独立的围墙和通道。对于需进到猪舍(绿区)去管理的员工,则基本只能随着当批猪群“全进全出”了。
每一栋猪舍的入口采用双开门设计,进一步减少了粉尘的传播。巨大的多层空气过滤系统,既为猪提供了舒适的气候环境,还可阻断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而通过实施精准化的批次管理方案,保证所有猪群全进全出,再借助热水高压清洗系统及干清粪系统等进行工业化洗消,可彻底阻断病原在不同批次之间的可能传播。
物理阻断重在过程控制,方案优化则更加注重生物安全效果,使其更严谨、更贴合实际应用。如从原料端开始把控,优化制粒过程,加强饲料品质的监控。同时加入实验室检测技术,采取先隔离采样、后缓冲进入的方法,阻断非必需品进入猪场。
现场管理方面,猪场设立了专职的生物安全专员岗位,在实际操作层面对员工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公司还通过每周例会和每日晨会来培训或强调生物安全规范,提升员工的主体责任意识。
公司对饲料厂进行升级改造,严格按照最高级别的防控标准进行设计,饲料厂人员进厂也要洗澡、换衣服。对所有饲料源头控制,玉米、豆粕运输也非常严格,先检测再运进。新增专业车辆,包括人员车辆、饲料车等。国外某公司在中国有自己的养猪场,后来发现用新希望六和专业饲料厂的饲料品质过硬,想从饲料厂专门拉饲料。
该公司新建了14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检测仪器,标准检测。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可防可控,达到即使有也不用担心的程度。原因是通过及时检测,早期发现,早期剔除,保证大批猪没有问题。
据最新披露,新希望六和2018年共销售生猪255万头,同比增幅为49%,出栏数已保持在全国养猪上市公司的前5位。其未来销售目标是2019年达350~360万头,2020年800~1000万头,2021年1500~1800万头,直至2022年冲击250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