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金蚝”:高颜值背后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36
内容摘要:如今,无论是高端餐饮,还是街头大排档、烧烤摊,总少不了烤生蚝的身影。在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居民的餐桌上,一种外壳呈金黄色

如今,无论是高端餐饮,还是街头大排档、烧烤摊,总少不了烤生蚝的身影。在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居民的餐桌上,一种外壳呈金黄色的牡蛎凭借极高的“颜值”备受追捧,被称为牡蛎界的“土豪金”。

这款通体金黄、自带光芒的牡蛎品种,就是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李琪与他的团队历时八年精心选育的我国第一个高端牡蛎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

牡蛎,俗称蚝,又名蛎黄、海蛎子等,味美且营养丰富,是颇受大众喜爱的“海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牡蛎价格昂贵,经济价值十分可观。“长期以来,我国的牡蛎养殖没有高端品种,多为大路货,严重制约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李琪说。

为了改变我国牡蛎养殖业良种匮乏问题,2014年,李琪带领科研团队成功选育出了我国第一个牡蛎新品种——长牡蛎“海大1号”,不仅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而且对实现海水养殖良种化、推动牡蛎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在选育长牡蛎“海大1号”的同时,李琪和他的团队也开启了培育我国高端牡蛎品种的创新之路。在平常出海作业或开展育种工作时,李琪发现个别牡蛎一侧的外壳呈金黄色,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牡蛎挑选出来,进行家系选育,然后再从其后代中选择左右壳均为金黄色的进行交配,历经2代之后,再进行2代群体选育,对其生长速度、出肉率等进行改良和优化;又经过连续两年生产性养殖对比实验以及小规模的推广示范养殖,最终培育成功了我国牡蛎的自主高端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并于2017年4月获得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

“海大2号”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平均壳高、体重和出肉率分别提高39.7%、37.9%和25.0%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色泽亮丽的金黄色,被沿海养殖户喜称为“金牡蛎”“金蚝”。

回首这一新品种的培育之路,李琪表示,苗种选育期间,赤潮、台风和水质变化往往会给幼小的牡蛎苗致命打击,一旦一个代际的选育中断,他们前期的努力将付之东流。为此,李琪带领团队分别在多个不同的海区进行选育,做好备份,防范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李琪说,这意味着他们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目前,我国牡蛎养殖年产量已占全球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牡蛎养殖国。“我们是牡蛎养殖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李琪说,要想实现从牡蛎养殖大国向养殖强国的转变必须走良种培育之路。他表示,长牡蛎“海大2号”只是他们在培育我国高端牡蛎品种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更多高端品种问世。

由牡蛎养殖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征途中,牡蛎育种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李琪表示,既要立足我国现实,埋头苦干,也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开拓视野,在交流互鉴中提升创新能力,建设我国的牡蛎育种“梦之队”。

在李琪的手机里有一个名为“长海牡蛎产业群”的微信群,里面大多是辽宁省长海县的牡蛎养殖业主,他们时不时地就牡蛎养殖中出现的难题请教李琪。当听说李琪团队又培育出了高颜值的“海大2号”时,他们竞相打听苗种的购买渠道,并希望先从自己的养殖海区进行示范。

尽管每天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重,但李琪还是会挤出时间回答养殖业主的提问。“看到自己培育的牡蛎养殖户愿意养,老百姓喜欢吃,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有不错的社会效益,即使再忙碌也很快乐。”李琪说。

牡蛎“海大2号”问世以来,凭借其符合国人审美标准的“土豪金”外壳以及成活率高、出肉率高等特点迅速赢得了市场青睐,在山东、辽宁等沿海地区广为养殖,在打造牡蛎品牌、丰富百姓餐桌的同时,也为我国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目标不断助力添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金蚝”:高颜值背后的故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706/6604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