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养殖:母牛高效繁殖管理技术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30  浏览次数:81342
内容摘要:养殖母牛的农户朋友最需要的就是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母牛繁殖率的高低也意味着养殖户朋友收益的高低。下面一起学习一下母牛繁殖技术的要点。 一、性成熟 犊牛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候,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具有繁殖能

养殖母牛的农户朋友最需要的就是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母牛繁殖率的高低也意味着养殖户朋友收益的高低。下面一起学习一下母牛繁殖技术的要点。

一、性成熟

犊牛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候,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具有繁殖能力,就叫做性成熟。牛的性成熟年龄,因品种、饲养管理、气候条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等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母牛8—12月龄达到性成熟。一般母牛的初配年龄为18—24月龄,其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65%—70%为宜,过早会影响本身发育。但也不应过迟,否则会减少母牛一生的产犊头数,有损于生产。

二、发情周期(又叫性周期)

母牛从性成熟到年老性机能衰退之前,在没有妊娠的情况下都在进行着周期性的发情。从这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的间隔时间,叫做发情周期。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范围为18—24天,一般青年母牛比经产母牛要短。

母牛发情时,身体内部、外部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发情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发情前期,此时母牛生殖腺体活动加强,分泌物增加,但还看不到阴道中有黏液排出,还没有性欲表现。二是发情期,在这个时期,母牛表现出强烈的性兴奋,生殖道明显充血,阴唇肿胀,子宫颈口开张,腺体活动增强,从阴道中排出黏液。如果卵子受精,即母牛妊娠后,发情周期就停止了,直到分娩后重新出现发情周期。若卵子没有受精就转入发情后期。三是发情后期,排卵后卵巢内黄体形成,发情表现消失而恢复原状。四是休情期,又叫间情期。从上次发情过后到下一次发情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性器官没有变化,没有性的活动,生理上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

三、发情持续期

从母牛外部有发情表现开始到外部发情表现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发情持续期。母牛发情持续时间因年龄、营养状况和季节变化等不同而有长短,一般为18小时,范围6—36小时。母牛的排卵时间是在发情结束后12—15小时。这些基础知识均是选择授精时间的关键。应及时通知配种人员,确保配种成功。

四、母牛发情鉴定

发情鉴定是采用综合技术,判断母牛的发情阶段,确定最佳的配种时间,以便及时进行人工授精,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配种受胎率的目的。发情鉴定方法很多,如外部观察法、试情法、阴道检查法、直肠检查法和仿生法等等。认为,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外部观察法,下面我重点介绍这种方法:

母牛发情时表现兴奋不安,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东张西望,食欲减退或不吃东西,有时鸣叫,追寻公牛,爬跨其他的牛,并接受其他牛爬跨。当其他的牛爬跨时,母牛两后肢开张,举尾拱背,频频排尿。外阴部肿胀,从阴道流出黏液;发情高潮时黏液量多,稀薄透明,随着发情时间的延长,黏液量逐渐减少,变稠而浑浊。此时母牛卧下,黏液沾在尾巴上,使尾巴上沾有许多泥沙。发情末期有时黏液中带有少量血丝,这在青年牛多见。有少数母牛于发情之后,卧地时从阴门流出少量暗红色的液体,称为“牛月经”。有少数牛发情时没有明显的外部变化,即发情症状不明显,称为“暗发情”或“安静发情”。

五、输精时间

母牛的排卵时间是在外部表现结束之后的12—15小时。卵子排出以后在输卵管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8—12小时,所以,输精时间安排在排卵前6—8小时,受胎率最高。但排卵时间不易准确掌握,而根据发情时间来掌握输精时间比较容易,以发情后期输精较好。

以上就是有关母牛繁殖技术的几大要点,养牛户朋友可以参考学习,在母牛养殖过程中如果你还有其它的疑问,可留言!

关于母牛繁殖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养殖:母牛高效繁殖管理技术要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30/7173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