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以“解剖麻雀”法啃下硬骨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814
内容摘要:    图为上梭椤沟村村头新貌。  河南省孟津县小浪底镇上梭椤沟村位于县域西北部,地处偏僻山岭间,村民居住分散,土地贫瘠

  

 

  图为上梭椤沟村村头新貌。

  河南省孟津县小浪底镇上梭椤沟村位于县域西北部,地处偏僻山岭间,村民居住分散,土地贫瘠,是小浪底镇今年拟脱贫的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有230户7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户171人,贫困发生率21.92%,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也是全县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孟津县因村施策,逐户走访摸底“解剖麻雀”,集中分析研判“啃硬骨头”,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昔日深度贫困小山村,正悄然发生着大变化。

  1被遗忘的“金饭碗”

  走进上梭椤沟村,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眼前杨树林高大挺拔,复行数十步,屋舍俨然,流水鸟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沿着梭椤河河床种植了大量的杨树。”村委主任王周说,“原本想发展经济林,但几十年来没人管理,也就没有砍伐、卖出过一棵树。”

  上梭椤沟村230户780口人,散居在2.5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户171人,除了靠天吃饭,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如今,30余米高的钻天杨密集挺立,林荫匝地,绵延4.5公里,加上依河而建的村庄,极具豫西地区原始风貌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

  “四五年前开始,城里人自己摸到咱这沟里选景拍婚纱照。慢慢的就经常有人来写生、摄影。”王周说,“但拍完、看完就走,村里没吃没住的。想留住游客咱没那意识,也不知道该咋办。”

  对上梭椤沟来说,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就是“金饭碗”。可问题是,这“金饭碗”该怎么用?

  2因村施策“金点子”

  帮扶要帮在点子上。孟津县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先后8次到村“解剖麻雀”,提出“金点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共识。

  “县里用无人机‘照照’咱村,还做了规划。梭椤沟可是要打翻身仗啦!”贫困户谢润夏感受很深。“无人机”“规划”,时髦的词眼儿张嘴就来,尽管这位76岁的老人说不太清楚,但说起这些扶贫的事儿,却是激动不已。

  感受来自变化,变化源自行动。

  针对原生态资源优势,近年来,依托上梭椤沟村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顺应城市居民向往自然、热衷假日短途旅游的休闲趋向及消费心理,孟津县创新思路和方法,因村施策,始终让“金点子”围绕“乡村旅游”这条主线,制定了上梭椤沟整体村庄规划并落地实施,帮助上梭椤沟村开办乡村农家乐餐厅,为到上梭椤沟村写生、旅游、摄影的游客提供农户自种的蔬菜、水果等特色美食。

  今年春节过后,县镇两级整合资金216万元用于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短短几个月,近3公里入村道路已经硬化完工,建成不久的“婚纱摄影基地”环形栈道、休息驿站、换装木屋吸引了大批游客,县自然资源局对口建设的文化广场已经建成,县旅游商会扶持的“农家乐”已经开业,市美术家协会“美术写生基地”也将在这个暑期迎来第一批学员。

  吃、住、行配套才能留住游客,上梭椤沟迈出关键一步。

  “我想叫孩子回来干点啥。”51岁的村民李线因婆婆需要照料、儿子外出、女儿上大学,自己无法外出打工。“就是想着孩子们要是也回村里创个业啥的,肯定不赖。”眼瞅着村里一天天变好,李线充满希望。

  3项目精准助增收

  站在村南的岭上向北望,上梭椤沟村一片绿色尽收眼底。除了春季新栽种的绿植,连片的艾草郁郁葱葱。

  “种粮食一年最多能落300块钱。”王周说,“去年种艾草我一亩地收入1300多元,比种地强。”上梭椤沟村丘陵加旱地,适宜艾草种植且见效快。去年以来,村集体按照“公司+农户”模式种植艾草200亩,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670元。眼下,丰收的艾草再次进入收割季。

  “缺资金咋办?”,小浪底镇党委书记王明明说,“有的家庭想种艾草,但初次投入拿不出钱来。”6月中旬,县农商银行“整村授信”500万元,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跃跃欲试。村两委今年将新增艾草种植面积200亩,预计明年可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艾草种出来还得有销路。作为配套项目,镇里组织周边几个村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建成初加工和艾绒艾棒深加工车间,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李线也不再为不能出去打工发愁了。去年艾草收获季节,她在加工厂务工3个月,每天就能收入120元。

  58岁的贫困户王粉玲缺的是技术。她和弟媳被镇里安排到县外学习厨艺,接受了“精准培训”。5月底,自家院子成了餐馆,自己当上了“上梭椤沟一号农家乐”老板,手擀面、土鸡蛋、新鲜野菜颇受欢迎。虽然刚开业,但日均接待游客也有20人以上。

  6月中旬,村集体开办的“上梭椤沟二号农家乐”大食堂也正式开业,有6名贫困村民被安排在大食堂务工服务。

  “行百里者半九十”,攻克贫困的最后堡垒最考验意志力。啃下“硬骨头”,“解剖麻雀”是个好办法,孟津县县委书记杨劭春说:“基层就是要在着力务实戒虚上下功夫,真正一竿子插到底,把情况摸准摸透,把问题想深想细,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上,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确保脱贫攻坚不留‘锅底’。”

  夏至时节,梭椤河凉风习习,两岸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们络绎不绝。闻一闻艾草清香,吃一碗农家手擀面,终身大事定格于此。上梭椤沟村口,村民们自行设计建造的“形象墙”上,一列“乡村振兴号”列车正朝着“幸福”出发。

  “习总好书记,俯首访贫瘠。干群齐努力,凯歌报胜利。”谢润夏的打油诗发自肺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以“解剖麻雀”法啃下硬骨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29/6597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