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牦牛插上品牌的翅膀高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4  来源:青海日报  浏览次数:81106
内容摘要:牦牛是集役、肉、奶、皮、绒为一体的全能畜种,既是青海畜牧业最具特色和扩展空间的主导产业,也是青海农牧民赖以生存的民生产业
       牦牛是集役、肉、奶、皮、绒为一体的全能畜种,既是青海畜牧业最具特色和扩展空间的主导产业,也是青海农牧民赖以生存的民生产业。相比其他牛肉,牦牛肉具有蛋白质含量更高,脂肪含量更低,富含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的绝对优势,是国际市场上稀缺的高级肉类。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以坚定做强牦牛产业经济为目标,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为抓手,着力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脱贫增收和绿色发展,使全省牦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凭借得天独厚的牦牛资源,我省探索推出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愿景,并脚踏实地付诸实施。

在生肉屠宰加工方面,坚持从源头入手,用高原独有的凛冽空气和鲜甜水草,养育体格健硕的牦牛;建立全程健康可追溯系统,确保对牦牛健康状况和肉质,进行严格监管;在熟肉加工生产方面,紧密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高原精品。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创新,拓展产品线,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舌尖上的诉求;在乳制品开发研制方面,以适度采集为原则,确保牦牛犊成长定量需求,充分开发地域性特色牦牛乳制品,打造丰富多样的产品市场。在牦牛绒等副产品方面,依托本地独特资源,精选高海拔优质原料,坚持技术创新,积极拓展海内外高端市场。

在青海省倡导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引领下,各企业顺应潮流,积极建立现代化营销体系,不断拓展旅游、服务市场,打造牦牛品牌。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青海省牦牛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短板。

虽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领军,形成了牦牛深加工产业格局,但大多数是以活畜销售或宰杀加工冷鲜出售为主,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不高,导致“有质有量没优价”,形成了“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局面。

同时,青海省许多畜产品企业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磨炼,缺乏长远眼光,缺乏培育品牌和开拓市场的主动性。品牌意识较为模糊,把商标与品牌等同起来,认为农产品只要有了商标就是有了品牌。对品牌创建缺少合作参与竞争的意识,宁愿自己重新创牌,也不愿意与其他品牌合作。

怎样让牦牛资源优势完全转化为品牌优势,任重而道远。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有远见和担当的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不断紧密,不再是简单的原料收购合同,而是趋向各经营主体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到牦牛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延长产业链,逐步实现了“分工协作,统一经营”的理念,农牧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增值收益。

在新形势下,龙头企业积极响应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要求,率先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牦牛第一产业,打造牦牛第一品牌,已成为全省上下共识。

在新常态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必须用新视野、新理念、新举措,全力推进牦牛这一古老产业迸发新活力、焕发新气象。要以全面融入国家战略的思维,跳出“牛圈”看牦牛、跳出“畜牧”抓产业、跳出“青海”谋发展。

打造第一品牌,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总量控制,创新驱动、转变方式,深挖潜力、提升品牌,政策引领、市场主导的基本原则,突出有机、绿色、无污染优势,建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加快牦牛养殖体系、加工体系、销售体系全产业链建设,真正把牦牛产业建设成为特色优势畜牧业发展的领跑者、实现草原牧区生态保护的调节器、广大牧民脱贫致富的承载体。到2025年,使青海成为全国牦牛特色产业优势区、全国重要的牦牛肉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全面确立青海牦牛在全国乃至世界牦牛产业中的中心地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让牦牛插上品牌的翅膀高飞”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24/6590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