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把全村的土地种成“一块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666
内容摘要:赫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魏振伍带领生产团队种植玉米。华北平原的麦子熟了!夏日的风拂过,广袤的农田里翻滚起金黄的麦浪

 

赫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魏振伍带领生产团队种植玉米。

华北平原的麦子熟了!夏日的风拂过,广袤的农田里翻滚起金黄的麦浪。往年的这个时节,点缀在麦海里的,是着装各色的农民弯腰的身影。

可在山东省莒南县道口镇赫马岭村的麦田里,景象与往年不同。尽管全村570亩冬小麦已全面成熟并开始收割,但大田里却“只闻机器声,不见人奔忙”。在村西头的连片麦田里,仅有1台联合收割机和1辆运粮车在有条不紊地作业。

谁在管理农田?2018年初,赫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魏振伍带领村民成立了莒南县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的土地以及村民的土地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管理,形成了“土地入股+整建制托管+农业保险+盈余分红”四位一体的土地股份制合作模式,合作社不仅破解了“谁来种粮”的难题,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集体双增收。

近年来,该村探索实行“党建+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抓基层党建为突破,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村集体年可实现增收50余万元;村民按股份数每年每股保底收益800元,并根据年度经营情况以现金或粮食的形式进行二次分红,年每股总收益900元以上。

1

合地到村,全村土地集约规模经营

和其他村子一样,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近年来,赫马岭村村庄老龄化和空心化严重,“年轻人既想出去打工,又不忍心撂下家里的田地。如何既解放生产关系,又能盘活好现有的土地资源”,成了魏振伍一直想要破解的难题。

几年前,该村党支部带领五名村“两委”干部集资领办成立了莒南县农联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百余台大小农用机械低于市场价服务周边村庄农户,不仅给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让村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了土地托管的种田模式。全村127户农民全部主动选择了土地“半托管”。但是“半托管”依旧不能完全解放村里的劳动力,季节性外出务工让村民整年“两头跑”。

看到本村相比于附近的村庄,土地更加规范平整,适合机械作业,有着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先天优势。并且村里的年轻人思想活跃,外出务工的意愿强烈,魏振伍心想:“干脆更进一步,以村子为单位进行土地整合,把赫马岭村近千亩的土地整合成‘一块田’,成立专门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管理。”

说干就干!2018年初,魏振伍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反复研究,吸取了之前经营合作社的经验,拟定了新的章程和盈余分配方案。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反响积极,莒南县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就这样成立起来了。

莒南县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一支包括5名村“两委”干部在内的12人专业生产团队。忙碌了干部,解放了群众,在保证村民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后获得的土地产出收入不减少的前提下,让村民摆托了土地的束缚,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自由!

村民魏振思老人今年75岁,在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之前,他和儿子、儿媳共同耕种4亩耕地。由于放不下这几亩土地,儿子、儿媳只能在周边地区偶尔打点零工,年家庭总收入不足2万元。

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魏振思一家将4亩耕地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儿子、儿媳卸下了土地包袱,很快在日照市区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两人的月收入加起来就有近万元。魏振思老人也终于可以悠闲地颐养天年。

魏振思家庭生活的变化并非个例,而是全村村民新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的赫马岭村完全变了一副模样——田地里再也看不到挥汗如雨的村民,村庄道路上再也没有了打场晒粮的现象,村里的老人、孩子即便在这往年最忙的农季仍然可以坐在洁净的路边玩耍、乘凉……

2

党建引领,趟出致富增收“好路子”

土地股份合作社创立一年多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原因不仅在于村子原来就有发展规模经济的“好底子”,还因为村子还有一套为农民打工的“好班子”。

“好底子”是指该村在2014年成立的莒南县农联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最初是由该村五名“两委”干部集资20万元、村集体出资10万元成立的。目前,该合作社已经拥有大型农业机械4台、各类小型农用机械100台套,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随着合作社盈利的逐年提高,该村“两委”干部不但不取分红,还把前期集资股份撤出,无偿转让给村集体,盈利全部由村集体支配。

无偿给村民打工的“好班子”走进了村民的心里。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魏振伍全票当选合作社理事长。全体村民以全村751亩耕地整体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变成了股权,村民变成了股民。这些入股土地全部由合作社负责耕种、管理、收割、储存、加工、销售。合作社章程明确规定了入股村民可以自行选择现金、加工好的粮食两种分红方式。

靠着“好底子”,“好班子”带着村民趟出了致富“好路子”!据赫马岭村党支部委员、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会成员魏代彬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有6台联合收割机,除自留1台联合收割机完成本村的小麦收割任务外,其余5台联合收割机实行跨村作业赚取更多的劳务收入。加上今年新购置的2台大型玉米精播机、1台大型拖拉机和1台植保无人机,合作社今年的入股土地分红会远远高于去年亩分红100元的数字!

“村民既有入股土地分红,也有打工务工收入;村集体既有服务收费也有土地增量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莒南县委组织部干部王勇侠介绍道,自去年五月份全村耕地整体入股合作社以来,合作社就取消了田埂地垄,实行规模化一体经营,既增加了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又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便利。

村企合作的探索也结出了果子。今年4月份,该村党支部利用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与恒兴泰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富民大院劳保手套加工项目。项目拟投资总额53万元,集体入股3万元。目前,已首批投资6.4万元购买了10台缩口机、8台打把机。村集体获得分红收益2万元。

自此,村里的一百余名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可以安心地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可以就近到村里的富民生产车间缝纫劳保手套,不出村也能每月挣个两三千块钱!村民孙钦玲今年48岁,原来除了种田,就是一名普通家庭妇女,没有任何农业生产之外的收入。现在在手套厂打工,每月收入2600元左右,个人年增收3万多元。

3

增产增收,推动“五化”发展跨越提升

全村耕地整体入股合作社后,土地单产、总产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从目前小麦的收获情形来看,今年的丰收已成定局。据初步估算,全村小麦平均亩产量能够达到1200多斤,较去年亩产800多斤的产量,增产幅度超过50%。

说起粮食增产原因,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中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统一经营,批量采购优质良种、化肥和农药,不但让农资成本降低了10%,更重要地是保证了农资品质;合作社新修建了机灌站和农田水利设施,把全村耕地由之前的旱田全部变成水浇田;飞机防虫、机械作业,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三、四十倍;烘干储存减少了虫害、鼠患、霉变损失……”

好的收成,同样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成熟管理团队。这支12人专业生产团队,是经过个人报名,社员推荐,合作社理事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精挑细选出来的农机能手、种田行家、管理精英等。

在村东头收割完小麦的田地里,魏振伍正亲力亲为地带领由4人组成的种植小组种植玉米。高技术含量的玉米播种机械播种速度极快,往返几个来回,就能种植一大片。但为保证播种质量,细心的魏振伍还会时刻注意观察机械参数的变化,根据不同地块的不同土质随时调整犁铧入土深度。

为抢农时,合作社生产团队分成收割、晾晒和种植三个小组,分别由一名“两委”干部带队奋战在作业一线,为了节省时间,队员们中午都自带便餐。尽管“两委”干部们忙了个底朝天,但是他们始终不忘关心社员,还人性化地为非驾驶人员提供了防暑降温的冷饮和水果。

合作社理事会不光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擅动脑筋,为降低晾晒粮食的劳动强度,他们还自己发明了翻晒小麦的“神器”,由拖拉机带动,极大地提高了小麦翻晒效率。

如今的赫马岭村,已被纳入道口镇2019年度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镇党委书记陈为菊针对赫马岭村的实际,“量身定做”帮助该村制定并积极推动了“股民扩大化”“居住市民化”“生产经营科技化”“村民就业工业化”“发展成果共享化”的“五化”发展目标,树起强村富民标杆,带动全镇、全县,乃至更广区域农业农村的发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把全村的土地种成“一块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24/658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