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浓墨重彩下的乡韵乡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1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34
内容摘要:邳州第一幅农民画张友荣的《老牛告状》。邳州农民画作者邹文才创作的《乡土之花》。邳州蒜乡墙画《一瓣蒜串出的幸福》。春花烂漫

 

邳州第一幅农民画——张友荣的《老牛告状》。

 

 

邳州农民画作者邹文才创作的《乡土之花》。

 

 

邳州蒜乡墙画《一瓣蒜串出的幸福》。

春花烂漫的季节,记者来到苏北邳州市农村,走村串户,看到的是干净的河水,整洁的道路,俨然的屋舍,一幅田园好风光。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村庄墙上那一幅幅绘画,这些绘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的描绘银杏、大蒜等邳州特产,有的讲述大运河畔的风土人情。笔法夸张,色彩浓烈,质朴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邳州农民画。

64年前一幅《老牛告状》,掀起农村壁画运动高潮

标志着中国农民画诞生的邳州第一幅农民画——《老牛告状》,创作于1955年。当时,邳县陈楼乡一个叫张友荣的农民,对农业社饲养员克扣饲料粮食一事非常不满,便连夜画了一幅草图《老牛告状》,第二天一早就用笔蘸着锅灰水将其画在饲养屋小墙上。画上的老牛瘦骨嶙峋,前腿双跪,向社长诉说吃不饱的痛苦。画下方题着:“老牛泪汪汪,找社长去告状,发我的饲料粮,饲养员全扣光,饲养员呀饲养员,你是多么狠心肠!”此画一出,饲养员当即找队长作了坦白并下决心改正错误。

消息传到县里后,被当做农村政治思想工作的新鲜事物而大力推广。由此,邳县展开了空前的群众性农村壁画运动,涌现出一支力量雄厚的美术队伍。短短几个月功夫,“邳县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壁画满墙,一街两厢成了天然画廊”。接着又拍电影,出画册,进京展览,邳县成为那个时期全国农村壁画运动的一面旗帜。

1958年8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邳县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壁画县,引起巨大反响。全国各地竞相效仿,遍地开花。声势与邳县齐名的还有安徽阜阳、陕西户县、四川绵阳、湖南麻阳等地。

邳县农民画作品不是凭空创作的,而是真实地记录了农村的生活,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在大跃进时期,邳县群众性壁画运动中,涌现出很多带有强烈政治色彩、表现形式极为浪漫夸张、甚至异想天开的作品。这些作品以表现农业生产和丰收景象为主,如梁大娘的《玉米大王》《大豆元帅》、梁传魁的《飞机碰断玉米秆》等。仅从《粮食比山高》《麦穗入云霄》《高粱与月亮握手》等农民画作品名称,读者就能感受到当时全国上下普遍存在的政治狂热和革命浪漫主义气息。当然,在那些充满美好愿望甚至近乎狂幻的农民画里,流露着农民作者真挚的情感。

1960年,在全国第三届文代会上,邳县农民画作者梁传魁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说:“你们邳县农民画搞得好,要坚持生产,坚持业余,扩大队伍。”当此之时,邳县农村壁画运动达到高潮,骨干农民画作者达上万人。

到了20世纪80年代,邳县农民画摆脱了初期为政治宣传服务的倾向,由夸张转向写实。1988年,邳县农民画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2016年,邳州农民画被江苏省文化厅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同年,“五色土的浪漫——中国农民画展”在德国柏林举办,展览展出了邳州27位当代农民画家创作的60幅作品。2017年,在“中国精神·中国梦”农民画创作展中,邳州有3件作品从全国145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走进中国美术馆进行展览。

邹文才的“春秋大梦”,农民画讲述大运河畔民俗风情

在邳州市文化馆,记者见到了农民画作者邹文才、朱成梅夫妇以及邹文才的徒弟朱桂丽。

1964年出生的邹文才,是邳州市岔河镇样墩村人,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手和右腿残疾,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1992年邹文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邹文才黑黑瘦瘦的,戴一副眼镜,看起来有点忧郁,是个寡言的人。他从小喜欢画画,一心想把目之所见、心之所感诉诸笔端。初中毕业后,他转益多师,先后学了素描、油画、国画和版画。因此,多种绘画风格、手法在他的笔下碰撞、交融。他的画朴拙中透着一点雅致内秀,热闹中带着一点穿越历史而来的恬淡沉静。

和寡言的邹文才不同,1972年出生的朱成梅性格活泼爽朗,快人快语。她和邹文才是画友,二人因画结缘,步入婚姻。坐在画案前,朱成梅给我们讲述他们农民画创作的故事,尤其是邹文才“蓄谋已久”的“春秋大梦”。原来早在1992年,邹文才就开始构思《运河之春》和《银杏赋》两幅百米长卷,并称之为自己的“春秋大梦”,此后便念念不忘。邹文才为这两个梦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画到长卷的衔接处,他就冥思苦想,希望找到完美又不留痕迹的解决方案。有时脑子转不动了,就给自己倒上一盅酒,酒喝完了,灵感往往也会如期而至。如今,这两个梦都已完成。

邹文才不同凡响的“春梦”——《运河之春》,对京杭大运河两岸人们的生产劳作、民风民俗、社群交往、乡村风貌等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记录,连缀起来看,几乎就是大运河邳州段的《清明上河图》。邳州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邹文才夫妇经常沿着这条古老的运河散步,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运河怀有强烈的归属感。秋天是银杏最美的时节,邹文才倾力创作的“秋梦”——《银杏赋》,呈现的是邳州30万亩银杏园、银杏“时光隧道”震撼心灵之美,银杏丰收时节令人沉醉的美……这幅画涵盖了邳州的地域特色、风俗民情,以及邳州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邹文才画“春秋大梦”,出于记录时代、传之久远的情结,更出于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无限热爱。除了这种鸿篇巨制,邳州农民画中更多的是展现邳州民俗的短小精悍的作品。邹文才《红高梁》画的是秋日高粱丰收,农民忙着收割高梁的场景。鲜红的高粱几乎占满整个画幅,密不透风,渲染了丰收的喜悦和收获的热闹气氛,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繁忙、充实以及对生活的满足,寄寓了日子像高梁一样红红火火的心愿。邹文才《乡土之花》画的是省级非遗——邳州蓝印花布的手工印染和晾晒场景。那么多条不同花纹的蓝印花布同时晾晒,画面不仅不显凌乱,反而有一种美妙的韵律感贯穿其中。朱成梅的《美在民间》,描绘了邳州民间制作“泥玩具”工坊的场景。“泥玩具”又称泥塑,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这幅画把“泥玩具”的整个制作过程“和泥、翻模、脱胎、着色”等真实地再现,构图丰满,色彩明快,有很强的文献价值。新河镇农民画家陈良成的《秋到银杏湖》,展现的是金秋时节银杏湖壮美迷人的景色。2017年,这后三幅作品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迈入中国美术馆。而在2018年11月举办的“2018全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展”上,陈良成的作品《富饶的母亲河》喜获大赛典藏作品奖。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农民画构成新时代乡村美景图

穿过一个喧嚣的街区,在市区一条很深很窄的巷子里,记者走进了朱成梅夫妇的画室,墙上一幅名为《三代人的婚礼》的画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画面上是三代人结婚时不同的场面氛围,画上写着:“爷爷结婚用了半斗米,爸爸结婚用了半头猪,我结婚用了爸爸半条命。”在反映人们生活一代代走向富裕、婚礼风俗的差异之外,作者朱成梅对当今社会婚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风气进行了有力批评。除了《三代人的婚礼》这类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农民画作品外,邳州农民画中更多的题材是:反映邳州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和人们生产生活的作品,以及弘扬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等中华传统美德的作品。

现在邳州活跃的农民画创作者有几十位。

2016年以来,邳州市在全市城乡开展了公共空间治理行动,在农村,以往被农户私占的公共空间被清退出来,打造成具有多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由此带来农村环境的大改善。农村的道路干净整洁了,汪塘里的水变清澈了,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美丽的田园风光不光让农民感受到别样的美好生活,更吸引着城里人前来休闲。家乡的变化让邳州的农民画创作者们倍感振奋,于是,一幅幅反映新时代新农村风貌的墙画纷纷涌现,构成这个中国农民画之乡特有的乡村文化振兴图,不仅美化乡村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乡村风尚,更唤起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舒缓文化乡愁。

如今,邳州农民画已成为知名的文化品牌,为农民画创作者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邳州农民画的产业化仍任重道远,如农民画创作题材有限、农民画创作队伍规模较小、产业化发展不充分等。市文化馆秦莉馆长介绍说,邳州市委市政府对农民画的发展很重视,在加强政府扶持、培养人才队伍、加强对外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政府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民画作者的辅导和培训,依托节会庆典加强对外交流,建立产学研互动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画的创作水平和创新力度;另一方面,邳州农民画要通过开发有品位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拉近大众与民间文化的距离,激发大众的购买兴趣,将农民画艺术润物无声地融入日常生活。

在市文化馆采访时,遇到80后小学美术老师朱桂丽,她拜邹文才为师已有两年。她说她热爱农民画,希望学好之后把它运用到教学当中,让更多的孩子能从农民画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灵。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浓墨重彩下的乡韵乡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18/6582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