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母猪返情的原因、分析及有效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7  浏览次数:8973
内容摘要:养殖户们都知道,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母猪的发情以便能更好的繁殖。一般猪正常的发情周期为18~24天,但是会有母猪返情的现象,也就是繁殖母猪发情期进行配种后没有怀孕。如果母猪返情率增加的话,会导致

养殖户们都知道,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母猪的发情以便能更好的繁殖。一般猪正常的发情周期为18~24天,但是会有母猪返情的现象,也就是繁殖母猪发情期进行配种后没有怀孕。如果母猪返情率增加的话,会导致配种分娩率降低,从而影响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那么母猪返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具体情况如何?有什么措施?

一、母猪返情的原因

1、公猪精液质量不合格。

2、配种时间不准确。

3、母猪病理性及生理性返情。

二、母猪规则返情及不规则返的分析

1、规则返情

21天或42天左右,说明发情鉴定准确,但出现受孕失败。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输精后30天内的管理应激因素(过度驱赶、疫苗注射、混群打斗、舍内持续高温等);输精时倒流过多,授精失败;精液质量不合格;输精时间把握不准,太早或太迟。

2、不规则返情

(1)20天内返情(通常在18-19天)的原因可能是:发情鉴定不准确;发情鉴定准确,但母猪的第一次妊娠信号(授精后约9-12天,受精卵达到子宫)没能建立起来;发生导致高热的疾病(特别是猪瘟、流感);也有可能是配种太迟造成的。

(2)24-39天返情,主要就是指配种后的3-4周发生问题造成胚胎损失,是非管理因素,可能原因为:疾病所致胚胎吸收或妊娠失败;母猪遗传型的个体差异;泌乳期太短,子宫尚未完全恢复。

(3)妊娠中期(45-105天)的未孕返情,如果未见到确切的流产,则是由于妊娠鉴定的疏漏造成的;如果确切观察到明显的中期流产,则可能是由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流感病毒最为常见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尤其是南方以及北方初夏季节极易出现。

(4)106天以上的流产/早产除了管理因素外,应该留意是否有蓝耳病毒感染。

三、减少母猪返情的有效措施

1、提供合格的精液

精液品质好坏是影响受胎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没有品质优良的精液,要想提高母猪的受胎率是不现实的。对精液的品质进行物理性状(精液量、颜色、气味、精子密度、活力、畸形率等)检查,确保精液质量合格。同时,在高温季节到来前调整好防暑降温设备及采取向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营养药等措施,以减少热应激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2、提高配种技术

配种技术人员相关经验不丰富, 查情查孕不准,最佳输精时机的掌握欠佳,造成受孕失败,母猪返情。经常培训技术人员以提高发情签定、输情时机判断、母猪稳定情况评定、输精等技术。

3、做好猪舍环境卫生

每天清扫猪舍,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环境,并定期消毒,保证猪舍环境干净卫生。

4、做好种母猪预防保健管理,减少母畜繁殖障碍疾病

为保证母猪有一个健康的体况,必须做好母猪的预防保健工作。尤其做好猪瘟疫苗(3次/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等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母猪怀胎的疾病的预防接种。减少细菌感染机会,特别是人工助产、人工授精、产后护理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格或动作粗鲁造成的子宫炎症。子宫炎症的存在就容易有返情的情况发生,甚至造成屡配不孕。一旦发现母猪子宫炎症,应及时治疗。

5、提高饲料质量,合理调配母猪配种期营养水平

由于玉米霉菌素容易引起母猪假发情现象,因此必须保证母猪的饲料质量,保证母猪有一个健康适宜的体况,以利发情配种。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尤其是配种后母猪的饲料营养水平的掌握是保证母猪受胎和产仔多少的关键因素。

一般配种后的一个月内是禁止高能饲料饲喂的阶段,因为过高的营养摄入将会导致受精卵的死亡、着床失败。适当补充青绿饲料,加入电解多维,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在怀孕后期25天内提高营养水平,保证胎儿健康生长。

以上就是母猪返情的原因、分析及有效措施,猪场的返情率高是养殖户们非常头痛的问题,母猪返情会直接影响到母猪的配种分娩率和年产胎次,对养猪场的生产效益造成一定损失,所以养猪户们要掌握好以上要点,减少返情现象。

关于母猪返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母猪返情的原因、分析及有效措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07/7189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