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前鲁各庄村走在了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前列。该村紧紧围绕“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目标和建设“汉风古韵两千载,北方水稻第一田”的发展方向,在改善农村环境、产业转型升级、彰显文化特色、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出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文化+旅游”的发展之路。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前鲁各庄村坐落在北小营镇东南。2018年,该村被列为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结合村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建设基础等实际情况,按照“坚持生态保护环境优先,注重对文化与民俗的保护与传承”的原则,初步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强化组织建设,支部班子引领发展方向。前鲁各庄村党支部3名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坚持党建领航,明任务、把方向。党员、村民代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支部将全村675户分成3个片区,“两委”班子成员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分组、包户。在清理挤街占道、违法建设、乱堆乱放等工作中,“两委”干部和党员主动亮出党员身份、践行庄严承诺、落实工作要求等实际行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真正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示范导向作用。
深挖村庄历史,寻根溯源弘扬民俗文化。前鲁各庄村坐落于古狐奴县境域内,是张堪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东汉时期,张堪任渔阳郡太守,把水稻由南方引到北方,开垦稻田8000顷,是北方开荒种稻第一人,其种植的稻米后来成为“三伸腰”贡米。前鲁各庄村以张堪农耕文化中勤、俭、廉为民风载体,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此为底蕴编制村规民约,并以村史馆、村规民约、媒体宣传等文化阵地建设为载体,打造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的文化。
发展文创产业,积极尝试文化+旅游的发展之路。一是利用原有前鲁鸭场的老旧厂房,将农耕文化和水稻体验创意融入传统产业,打造张堪农耕文化园。目前,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的张堪农耕博物馆初步建成。同时,配套建设了前鲁各庄村史馆。二是引导传统红木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将国学文化、工匠精神、鉴赏传播等引入传统家具制造业,成立君德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国学大讲堂、精品艺术馆陆续投入使用。三是恢复“三伸腰”水稻种植,着力打造地区特色品牌。恢复200亩水稻种植,成功举办了以“汉风古韵两千载、北方水稻第一田”为主题的水稻“插秧节”“收割节”活动,打造出文化活动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北方水稻种植文化历史。
贯彻以人为本,多措并举优化人居环境。自前鲁各庄村成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私搭乱建3万余平方米,实现村址内宅基地以外私搭乱建、乱推乱放清零,利用腾退土地筹备建设11个“口袋公园”。治理街巷环境,规范垃圾收运工作,实现每日两次入户收集,专业运输、集中消纳全过程管控,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清理箭杆河河道淤泥,确保河道无污水排放。塑造街道绿化景观,增种木槿、连翘、雏菊等绿植,增加绿化面积4000余平方米等。
村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的前期积累有待完善。虽然目前前鲁各庄村发展定位清晰、产业特色明显,但“插秧节”“收割节”等文化活动均属于阶段性活动,影响不够深远;张堪农耕文化园、君德益红木博物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受地理位置、品牌知名度及配套项目建设等因素限制,难以进一步扩大活动项目及影响力。
乡村规划建设需加快落地。目前,前鲁各庄村虽然有详细的村庄规划,但在规划布局和建设落地上均需加强;在清脏、治乱、控污、增绿等环境治理工作以及小公园的建立、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等升级改造进程中,由于建设资金来源局限,大部分仅是依靠镇、村自筹,因此建设难度较大。此外,因土地性质、功能区域、村庄特色等方面存在影响因素,致使规划在推进落地实施上还存在一定难度。
集体建设用地在承担文创产业的政策路径有待明晰。一个缺乏文化产业做支撑的村庄,即使文化元素再突显,生态环境再优美,也不可能长久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目前,前鲁各庄村在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再利用、产业转型过程中出现衔接不畅、实践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对于如何促进现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整合文化产业政策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下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措施以优化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核心功能为抓手,突出村庄特点和农耕特色,全面打造“北方水稻第一田”这一品牌;立足农耕生态文化,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延古承今的现代宜居美丽村庄和文化旅游特色村庄。
推进规划落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一是进一步明确“以箭杆河为景观轴、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观光环、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观光带”的村庄规划,通过景观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农宅改造提升等,努力实现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的目标。二是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统筹村域内外低效企业及土地资源,将违建拆除、“散乱污”企业、一般制造业退出等疏解内容逐步外延到产业“腾笼换鸟”。狠抓“清脏、治乱、增绿”,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入户分类收集制度,强化农村环境卫生、违规搭建等问题治理。提升监管水平,严把环评关,凡是不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部署和生态立镇原则的项目,坚决不予准入。
强化村域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结合现有的历史风貌资源,紧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利契机,利用好农耕文化发展脉络,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前鲁”元素,全力打造出属于前鲁各庄村乃至北小营镇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一是在发展村域特色上“下足工夫”,有序推进张堪农耕文化园项目进程,加速仿汉代文化广场、农耕互动园、北京填鸭故事汇等板块建设,推动前鲁各庄村形成集观光、采摘、体验娱乐为一体的宜居民俗村。二是在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上“加大力度”,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将国学文化、工匠精神、鉴赏传播、中医康养等项目引入传统家具制造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高端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在整合各项可用资源上“花大力气”。以村庄整体风格设计改造、文旅项目及配套食宿产业发展为抓手,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社会捐资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
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塑造乡村新风貌。注重发挥村史馆、历史故事“以文化人”作用,强化思想引领。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切实提升村民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邀请文艺团队把张堪农耕文化、箭杆河典型故事等搬上舞台、展现到群众身边。广泛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家庭、榜样村民等评选活动,宣传展示基层群众身边好风气的典型模范。引入爱亿融社工事务所,链接市、区妇联、高等院校等专业社工资源,根据村民需求,开展家庭技能培训、绿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村民综合素质,逐渐形成文明和谐、友爱诚信、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