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努力实现农场化、机械化,解放劳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4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359
内容摘要:农民享受农场化的年分红的同时能够从事其他劳动,免得老一辈有心无力时,新一辈有力无心。一般人弄不了那么高大上,没那个综合实
u=1904070407,2332208953&fm=26&gp=0
农民享受农场化的年分红的同时能够从事其他劳动,免得老一辈有心无力时,新一辈有力无心。一般人弄不了那么高大上,没那个综合实力,不过是想卖点特产+找个年收入10-20k的营生而已,卖东西总要搞搞视觉或概念营销,也不一定非得昧良心。至于说有无溢价。说的虽然很长见识也很痛快,然而发现自己完全啥也没法干。现在大家消费能力比以前强了,很多人想买点“放心的,原汁原味的,地道优质的”农特产品,这个也可以说是刚需,适当迎合这种心理,别太花哨搞虚假概念,同时把好品质和服务关,这个生意还是有的做的吧。因为它解决了短期、眼前的现实问题,怎么在没有资本,明天不饿肚子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而楼主的说的很厚重,但是大多都是方法论,没有种过地更没有雄厚资本的老百姓要靠自己培育出一种农产品简直是太难了。

1.5次产业,就是介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之间的产业。例如“有机菜”,一个商家,在城郊建了一个车间,把来源自多个产地的有机黄瓜,做检验,分大小,洗干净,成为批量等份的类工业产品,卖进超市或网上,即1.5次产业。它们在市场上不再叫黄瓜,叫 “亲爱的小黄”。那么, 对这样的产品进行的命名、包装设计、市场企划,被称为1.5次包装。我们所做的营销或者品牌都是社会化之后的符号或者意识产物,最终还应该回到真实本身(尤其是农产品这种最接近自然的东西)。这种思路引导的是应该以尊重和还原,或者以更巧妙的方式呈现它本身的魅力,而不是符号的堆砌。先有思路,再有方法。
 

很多事情存在关联性,但不具备必然性,好商品能成为好品牌,而脱离商品优化去打造表象品牌最终很难得到社会认可。不是品牌不好,也不是品牌思路不好,关键在于什么阶段进行品牌打造,如何做好品牌打造。品牌在广义上就是认知的符号,商品怎么好?归根结底消费者说的算,而认知商品总要用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品牌就是最好的载体。商品的顶级阶段就是消费者的认知,无论是用工业手法打造的好品牌还是医者本身,都形成社会认可,本身就具备符号认知,打造品牌可以让你的商品更容易接触消费者,更容易聚拢共同认知的人群,大大降低认知链成本。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努力实现农场化、机械化,解放劳动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04/656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