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程庄村种粮大户赵伟种植了1400多亩小麦。去年,他参加了大灾保险,绝大多数田块产量正常,但有100多亩小麦因赤霉病和倒伏减产严重,亩均只有300公斤左右。不久后,令他十分欣慰的是收到了3万元理赔款。
“大灾保险是为种粮大户量身定做的险种啊。”赵伟感叹道,当时缴纳保费时,一下子拿出1万多元,感觉有点心疼。可是,如今看到仅仅100多亩的田块受灾,就拿到这么多理赔款,他明白过来了:这个险种真是国家给我们这些大户的“定心丸”啊!
在安徽埇桥区等14个粮食主产县区,一项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业大灾保险已连续两年推开,受到了种粮大户及各级政府的青睐。
1
农业大灾保险提标扩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救灾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提高规模经营户防范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切实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7年5月19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在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通知》(财金〔2017〕43号),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200个产粮大县,针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行保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地租’的专属农业保险。安徽省入选首批试点省份,获得14个试点县名额。”安徽省财政厅金融处副处长张先虹向记者介绍了农业大灾保险实施的背景。
张先虹介绍说,财政部通知下发后,安徽省财政厅迅速行动,立即研究制定本省试点方案,做好保费补贴资金测算及筹集,在全省选择14个产粮大县开展为期两年(2017~2018年)的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工作。
确定试点县时,在遵循农业保险工作基础较好、生产经营以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为主等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公平性、覆盖面等因素,最终选择了14个市的14个县。具体包括:定远县、霍邱县、无为县、枞阳县、庐江县、寿县、望江县、涡阳县、宣州区、太和县、贵池区、埇桥区、怀远县、含山县。试点保险标的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试点对象为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种植业保险责任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保险金额和费率。按照保障水平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和地租的要求,水稻保额由406元/亩提高至800元/亩,费率6%;小麦保额由367元/亩提高至650元/亩,费率4.5%;玉米保额由282元/亩提高至550元/亩,费率6%。为进一步提高赔付水平,中央财政补贴各类种植业险种设置的起赔点不得高于20%,各地可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合理的设置相对免赔。以水稻为例,保费48元/亩,其中:各级财政补贴保费80%、38.4元/亩,农户自缴保费20%、9.6元/亩。农户只需承担很少的保费,极大地减轻了农户参保负担。
2
种粮大户受益普遍纷纷叫好
埇桥区栏杆镇栏西村种粮大户马俊介绍说,自己种了3000多亩小麦,已连续两年全部投保了大灾保险。马俊说:“农业很大程度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任何时候不能有侥幸心理,大灾保险个人拿的保费虽然多一点,其实一亩地也就是几斤麦子钱,但投保后心里就踏实多了。”
“买了大灾保险,让我受灾的水稻每亩减少了损失超过一半,要不然交地租都麻烦,这次受灾得以这么好的理赔,让我坚定了种地的决心,安心种粮食,遇到天灾有政策性农业保险就不用害怕了。”怀远县连年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季德年介绍说,2017年秋季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向他宣传大灾保险,当时共投保水稻3500亩,交了保费33600元。合作社的水稻长势一直比较好,9月下旬到国庆节后这段时间,经历了连阴雨天气,北淝河水位往河床两侧倒灌,相继淹没1000多亩稻田,特别严重的是有不少水稻半个月被河水淹没,当时心里非常难过。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下雨过程中,多次打电话和到现场查看,并向合作社交流自救措施,介绍水退后进行定损赔款,经过保险公司最终核实,400多亩是成熟期绝收,绝收的每亩赔款800元,还有400多亩损失6成,这期间省市和县农险办、农业部门的领导也多次到受灾现场。最后一共收到理赔款52.4万元,其中,大灾险赔款26万元。
涡阳县楚店镇李寨村43岁的种粮大户刘坤是种植新手。2017年,他流转了101亩土地种植玉米,心想凭着多年的种地经验,不是稳妥地丰产增收吗?哪曾想天公不作美,十月份的连阴雨使玉米大面积倒伏,玉米淋雨霉变,眼看到手的庄稼全部泡汤了,老刘心急如焚。他想起7月份参加了县里的农业大灾保险,赶紧打电话报了案,县保险公司的查勘人员冒着大雨查勘了灾情,核定了损失,理赔款很快赔付到老刘手中。
农业是露天产业,抗灾能力差,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涡阳县是产粮大县,近年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涡阳县2017年从秋季作物开始试点实施农业大灾保险。以秋季作物玉米为例,基础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直接物化成本282元/亩,农业大灾保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地租保额268元/亩,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费方面,各级财政补贴80%,农户自交保费20%,国家财政拿大头、群众拿小头,体现了农业大灾保险政策的惠农属性。
“农户特别是规模种植户首先要考虑保本,至少不赔钱,常规的基础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有限,大灾保险个人出的保费虽然多一点,但投保后心里踏实。”刘坤说,种地有风险,不能心存侥幸。有了大灾保险这样的险种,他还想加大土地流转规模,再上新台阶。
3
农业主体思想观念革新
“2017年6月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保费补贴2.4亿元,支持14个试点县的2.75万户(次)规模经营农户投保大灾保险674.5万亩,提供风险保障51.6亿元,覆盖近九成的规模经营农户;累计赔付2.6亿元,简单赔付率达86.3%,是农户自缴保费的4.4倍。”张先虹副处长介绍说,2017年,14个试点县共投保农业大灾保险202.5万亩,综合投保率69.5%,其中:水稻195.5万亩、投保率69.2%,玉米7万亩、投保率78.8%,覆盖超7成规模经营主体(7851户次),提供风险保障16亿元。保险经办机构赔付1.08亿元,简单赔付率达105.6%,是参保农户自缴保费的5.3倍。2018年,14个试点县共投保农业大灾保险471.9万亩,综合投保率达94.6%,其中:水稻331.5万亩、投保率94.5%,小麦131.3万亩、投保率94.7%,玉米9.1万亩、投保率97.6%,覆盖超9成规模经营主体(19687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5.6亿元。保险经办机构赔付1.53亿元,简单赔付率76.4%,是参保农户自缴保费的3.8倍。
“我省自2017年起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大灾保险,提高了规模经营主体的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解决了地租成本的问题,受到规模经营主体的欢迎和认可。非试点地区和小农户也迫切需要提高保障水平,以解决其农业生产后顾之忧。”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工作的推进,也带来了三个新变化。
参保积极性更高。自大灾保险试点以来,农户参加大灾保险的积极性逐年提高,有些地区农户甚至在大灾保险基础上还购买了纯商业保险,这对农业保险市场化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说明大灾保险具有很强的市场供求关系,是保障规模经营主体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
保障水平更足。正因为大灾保险大幅提高了保障水平,在保险公司的良好运作下,农业保险的功能作用得到了充分显现,农户对大灾保险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保障水平的提高,也为规模经营主体的种植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保险意识更强。农业保险在安徽省已开办十年,知晓度很高,但基本险只保障直接物化成本,保障力度较为有限,农户对农业保险更深层次的感受和认识还不够。开展大灾保险试点后,很多大户因为购买了大灾保险,使生产经营能够很好地延续下去并发展壮大,对农业保险的风险化解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大灾保险更加凸显了农业保险的“稳定器”和“推进器”作用,促进了农户保险意识的不断转变,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