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红薯种植苗期、控旺、病虫害管理汇总,想高产的赶紧了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2  浏览次数:8881
内容摘要:红薯又良好的适应性,抗旱耐贫瘠,抗病能力好,是一种极受欢迎的农作物,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红薯种植,红薯种植要想高产,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具体各个生长阶段管理要点,一起来了解下。 一、红薯田间管理

红薯又良好的适应性,抗旱耐贫瘠,抗病能力好,是一种极受欢迎的农作物,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红薯种植,红薯种植要想高产,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具体各个生长阶段管理要点,一起来了解下。

一、红薯田间管理

1、扎根缓苗阶段

红薯栽种以后到新根到块根形成,这一个多月是红薯扎根缓苗时期,这个阶段管理是查苗补缺,提高红薯成活率。红薯栽种3-5天,要逐个进行查苗补缺,保证全苗。对于弱苗,要重点施肥和浇水, 如遇大旱天气,应浇缓苗水,保证扎根成活,另外隔10~15天再中耕一次,同时进行除草,促进红薯迅速生长和块根形成。

2、分支、结薯、块根膨大阶段

红薯苗栽种30~40天后,温度升高茎叶生长加快,块根逐渐膨大,这个时期田间管理要促中有控,控中有促。一般情况下可施肥促进茎叶生长和薯块膨大。在高肥水情况下,植株可能疯长,要做好控旺管理。

二、红薯控旺方法

1、手提蔓

以前用翻藤控旺,这种方法浪费时间还会对茎叶产生损害,因此为了避免茎叶损伤,提高红薯产量,可在红薯浇水或者大雨过后,用手将茎蔓轻轻提起,放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就不会打乱原来的叶层,也不会再长节根了。

2、打顶摘心

红薯定植后,主蔓长到12节时,将主蔓的生长点摘去,促进侧蔓生长。待侧蔓长到12节时,再将生长点摘去。摘心时间以晴天中午为好,如果贫瘠的土地红薯长势弱,不要进行摘心。

3、喷控旺剂

红薯徒长时,可以通过控旺剂进行控旺,一般采用50%矮壮素加水配制成500~1000倍液喷洒茎叶,或者用0.01%多效唑,每亩50~100克进行叶面喷雾。

三、红薯病害防治

1、薯瘟病

薯瘟病又叫红薯发灾,幼苗发病时基部叶子萎蔫,成黄褐色,早期发病不结薯,后期发病结薯少,薯皮有黄褐色斑。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苗,与水稻进行轮作,这种病菌水淹半年基本被消灭。

2、软腐病

软腐病又叫软烂,水烂,是红薯贮藏期主要病害之一。首先在伤口处发生,薯块变软,薯肉由黄褐色变为浅褐色,逐渐腐烂。防治方法是尽量带薯拐入窖,避免机械损伤。清洁薯窖,消灭病菌。

3、病毒病

病毒病又叫做花叶病,缩叶病。发病初期叶片小而瘦长,后期叶片凹凸不平,生长缓慢。防治方法是培养脱毒种苗、种薯,发现病株时及时拔出销毁。初期可以用高锰酸钾1000倍溶液或者病毒灵1000倍液喷洒,五天一次,连续2~3次。

四、红薯虫害防治

1、红薯麦蛾

红薯麦蛾又叫做红薯卷叶虫,幼虫吐丝卷折红薯叶片,并寄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严重时大量薯叶被啃食,影响红薯产量。防治方法,在红薯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叶和杂草,消灭越冬蛹,在幼虫发生初期,用80%~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锌硫酸乳剂1000倍液喷施。

2、金龟子

金龟子又叫蛴螬,幼虫和成虫都可危害红薯,金龟子啃食地面上幼嫩茎叶,蛴螬危害地下块根和纤维根,薯块形成伤口,病菌乘虚而入。防治方法,在整地时用锌硫酸乳剂150~200克拌米糠,麦麸5~6千克撒施,翻埋在种植垄的土壤中;金龟子有很强的趋光性,可以用灯光诱杀。

红薯种植管理过程中,以上这四个方面必不可少,为了有效保证红薯高产高质,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这些内容大家一定要了解清楚了。

关于红薯种植管理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红薯种植苗期、控旺、病虫害管理汇总,想高产的赶紧了解!”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02/7333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