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究其原因,虽有人口跨区域流动等因素,但根本上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特别是在一些内陆欠发达地区,这种不均衡表现得更为突出。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大班额多出现在城镇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学校里,而广大农村学校很少有这样的问题。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城乡分配之间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涌入城镇学校,甚至还出现了城镇一个户主挂好几个小孩户口的怪象。
这种矛盾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城镇学校“吃不了”,而另一方面却是农村学校“吃不饱”。这既增加了城镇学校的承载压力,也造成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破解大班额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城镇学校的“扩容”上,更应该通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来提高农村学校的认同度和吸引力。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其关键在于,大力开展“引师下乡”工作,吸引高素质教师到农村学校执教。
一方面,要强化政策配套。对于条件较差的地方,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育基础条件薄弱、教师工资待遇和生活保障偏低等现实问题,并通过建立和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在资助奖励、职称评定、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此外,还应强化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于乡村教师职业的认同度。
另一方面,要创新优教下乡工作机制。鼓励城镇优质学校通过建立分校、联合办学等形式,一对一地将农村学校纳入本校教育资源共享范畴。同时,建立城乡学校教师资源互动和交流机制,让城镇教师“沉下去”,并探索运用互联网络、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载体,推动优质课堂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