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今,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新技术等措施,宁陵县温棚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至1.2万亩,年产葡萄3000万公斤。
10余年来,产量收入的双双增长,却带来很大的隐患,化肥、农药长期过量使用副作用显现。减肥减药、提质增效迫在眉睫,5月17日,省农科院园艺所在宁陵县召开温棚葡萄减肥减药增效技术示范观摩会,将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两棚葡萄8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葡萄熟了,忙坏果农!近日,宁陵县阳驿乡鲁楼村的葡萄开始收获了。温棚葡萄上市早、价格高,是当地葡萄种植户的首选。“村头就建有市场,拉到那儿就卖了,现在价格不错。”村民说。
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专家吕中伟介绍说,当地葡萄以温棚种植为主,在这个时间上市,既避开了南方尤其是云南等地葡萄的上市时间,又早于北方葡萄集中上市时间,因而售价较高,目前每斤价格在10元左右。
鲁楼村的葡萄大棚集中连片,种植历史悠久,村里不缺“老把式”,但要说谁种得最好,大家总会说“红林最会种”“一年挣30多万元哩”“年轻人能干呐”。
村民说的是种植户单红林,80后的他种有两个温棚共8亩葡萄,从外边看,他的大棚与村民并没有差别,进棚后却“别有洞天”。单红林的大棚里,葡萄叶片浓绿,长势均匀整齐。他扯下套在葡萄上的袋子介绍说,果粒大小匀称、着色也非常好,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理念技术双升级,破解肥药“恶性循环”谈及大棚里应用的新技术,单红林滔滔不绝,上面有棚膜、底下有地膜、中间果套袋,杂草不打药用除草布,定量“喂食儿”用配方肥,水肥一体化,省工省时。“多亏省农科院专家带来的新技术,省劲儿省钱不说,解决大问题,收入也更高了。”单红林说。
与当地其他种植户一样,单红林也曾在葡萄种植的误区里苦苦挣扎。“要想产量高,不就得肥料管够吗。”在高产的诱惑下,许多种植户大量施用化肥,带来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外,产量也开始下降。随后,葡萄种植开始陷入“长势不好—大量施肥—土壤变差—大量施肥”的恶性循环中。
成本提高了,产量却下降了,更关键的是,产品质量降低,卖不上好价钱。吕中伟介绍说,这种情况在宁陵并不是特例,据他调查,就葡萄种植而言,有些种植户每亩能施300斤至600斤化肥,过量使用不仅破坏土壤,也影响葡萄的健康,导致产量质量下降。
吕中伟与省农科院、商丘市农科院、宁陵县园艺站的葡萄专家和土肥专家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解决办法——以平衡施肥为主的“双减少”技术。根据葡萄生长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施肥方案,改变肥料类型、施用量和施用方式,每亩施肥量降低至170斤左右,减少三分之二的无效施肥,同时用药量大大减少。
科学种地成“明星”,年轻人变成老师傅。
专家带来的技术和理念在单红林的葡萄大棚里迅速转化成生产力,效益大大提高,他也成为当地的明星种植户。
当日,单红林也向前来观摩学习的种植户传授“科技经”:要根据生长需要科学用肥,做到缺啥补啥,秋季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在春季葡萄生长时节,萌芽期不用肥料,采用生根剂,促进根系生长,前期采用高氮肥,中期采用中钾肥,后期则采用高钾肥。“科学施肥,既能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好东西才能卖高价。”单红林说。
吕中伟介绍说,科学种植需要种植户改变传统以产量“定输赢”的理念,更新品种,采用适合市场和消费者的新品种,同时采用更先进的种植模式,采用多种技术集成,从而达到高品质、高价值、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