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发展蔬菜大棚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8  来源:大河网  浏览次数:81733
内容摘要:初夏时节,走进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大棚内一片翠绿,农民忙着采收,脸上洋溢着幸福
       初夏时节,走进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大棚内一片翠绿,农民忙着采收,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们任桥村曾经是个后进村,前几年村集体经济几乎是零。近年来,马村乡政府通过挖掘农业潜力,实现土地返租倒包、发展蔬菜大棚等高效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8年,任桥村集体经济可用收入达30多万元,结束了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的历史。”舞阳县马村乡任桥村党支部书记辛少平告诉记者。这一成绩,得益于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果。

自去年以来,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以资金、资产、资源有效利用为抓手,立足当地实际,突出谋划,创新机制,强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大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是关键。据马村乡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乡经过多方考察论证,选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引入专业化种植经营管理团队,成立种植合作社。该乡投入资金90万元,引导各行政村出资,集中流转土地1200亩,以反租倒包形式入股合作社,建立产业示范园,集中统一经营,每亩土地每年净收入租金800元,今年计划扩大到3000亩。同时,在“抱团”发展的基础上,又整合项目资金实行“抱拳”发展,乡政府统筹整合10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和8个贫困村的县派第一书记资金,共计270万元,在园区新建标准化蔬菜大棚96座,使资金形成物化资产,通过折股量化明确产权后出租给合作社,每座大棚每年租金4000元,项目运营期15年。

据悉,2018年以前,马村乡29个行政村中只有7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共计60多万元,其余22个村几乎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日常运转捉襟见肘,公共服务难以维持。与此同时,农村的大量闲置资产由于长期缺乏管理,造成了无端浪费或低价处理等不同程度的流失。为了充分发掘资产变现能力,该乡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村内宅基地上的荒宅、荒院、荒片收归集体进行复耕,用于置换建设用地指标,经验收合格后每亩土地给予2000元奖励。去年,全乡共整治土地480亩,实现“政府得土地、集体得实惠、城乡得发展”。

据悉,2018年,马村乡与山东寿光一家公司合作,在湾王村、马南村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按公司的“订单”生产,公司负责种植技术的推广、“订单”产品回收及销售、品牌打造,为合作社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技术指导,并承担市场风险因素。目前,在蔬菜大棚基地务工的固定贫困劳动力达20余人,长期务工的贫困户就有100余人。种植合作社重点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每人每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通过“政府+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形成一级带一级,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马村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全覆盖,其中打造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3个,10万元以上的村5个,其余各村年收入也在5万元左右,实现了大跨步发展。

“下一步,马村乡将继续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主线,不断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有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向着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坚实迈进。”谈及今后的发展,马村乡党委书记王二星满怀信心地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发展蔬菜大棚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528/6559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