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塘村地处湖南省凤凰县,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发展水果产业,村民通过实践创新,总结掌握了一套实用的水果种植、管护、嫁接栽培技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有一支全部由妇女组成的“女子嫁接队”,年纪最大的有60多岁。她们凭借高超的苗木嫁接技艺常年奔波于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地,从起初的16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每年可创收达200多万元。
“木接、粘接、芽接等多种苗木嫁接技术我们都是行家里手,队员们嫁接一株苗木只需要几秒钟,每天平均可嫁接1000多枝,日均收入200多元。”50岁的熊宝宝有着20多年的嫁接经验,说起“嫁接经”她如数家珍。
在提供苗木嫁接技术之余,“女子嫁接队”成员还传递供求信息、交流致富经验、引进优良品种,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昔日,坊间流传“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长菖蒲草”。如今,菖蒲塘村90%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为推动女子嫁接队伍机构化、规范化发展,促使农村妇女充分发挥“半边天”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凤凰县妇联的支持和指导下,菖蒲塘“女子嫁接队”成立了理事会,进行规范化管理。
2015年加入“女子嫁接队”的田珍莲曾到本省的株洲市和贵州、重庆等地嫁接果树。“没想到以前卖苦力,现在还吃上了技术饭,自己有收入在家中的地位也提高了。”田珍莲自豪地说,有一技在身就不怕没钱赚,如今她家里不仅盖上了楼房,还在房前院后种上了猕猴桃和椪柑发展庭院经济,这小日子过得别提可红火了。
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队”不仅名气大,由其嫁接的苗木也十分走俏,一株可卖5~8元。正是看中了这一商机,凤凰籍大学生向黎黎毕业后便返乡创业,通过电商销售嫁接的红心猕猴桃苗木,并利用网络资源和自己的人脉优势帮助“女子嫁接队”提供技术输出。
“去年雇人嫁接了5万株红心猕猴桃苗木,销售额达20万元,今年计划嫁接8万株。”向黎黎表示,菖蒲塘的妇女通过学习嫁接技术成功转型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她们以智慧刷新了公众对中国传统农民的认知。
说起“女子嫁接队”,今年68岁的菖蒲塘村原村支书王安全津津乐道。上世纪80年代,他专程到湖南省农科院学习嫁接技术,通过在自家田里反复试种成功后再免费送枝给村民并传授经验。
“嫁接在保持原品种稳定性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提前挂果、提高产量,我们村通过卖技术的方式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了。”王安全说,该村目前有省级科技示范户2户,中级农技师21人,初级农技师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