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鸡腿菇该如何种植?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2  浏览次数:81103
内容摘要:鸡腿菇,学名是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但是鸡腿菇并无鸡肉味,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菌中新秀”,并且具有较强的商业潜力。不仅如此,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价值需求方

鸡腿菇,学名是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但是鸡腿菇并无鸡肉味,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菌中新秀”,并且具有较强的商业潜力。不仅如此,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价值需求方面也与日剧增,因此种植鸡腿菇的人也越来愈多。那么鸡腿菇改如何种植呢?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一、生长环境

鸡腿菇适应性广,抗杂逆性强,能利用稻草、玉米芯、花生秆等农作物秸秆在室外或室内栽培。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5度,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度,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32度,培养料含水量为60%-79%。当子实体生长时,相对空间温度为85%-90%;鸡腿菇属好气性菌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氧气,特别是在子实体生长期,需要经常通风;鸡腿菇对光线不敏感,菌丝生长阶段在避光条件下培养,子实体生长阶段在散射光下,适当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勒克斯。

二、培养料配方与发酵

玉米芯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3公斤;秸秆(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秆粉40公斤,马粪(干)20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棉子壳89公斤,秸秆5公斤,石灰2公斤,石膏粉3公斤,磷肥1公斤。材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4。将混合物充分混合后,将其堆放成1米高,1米宽,长不限的料堆,然后盖薄膜保温发酵。在温度升至60度以上保持10小时后翻堆。当它再次达到60度时,将其保持10小时,然后将其冷却以制成装袋。

三、装袋发菌

将发酵后的培养料放入一个好的20厘米和40厘米的塑料袋中,分两头与中间三层接种,接种量为15%-20%。接好种后在移植到培养室中,品种将在20至25度的温度下培养,菌丝体将充满袋子约30至40天即可移入出菇棚(室)进行覆土出菇管理。

四、覆土出菇管理

将发好菌的菌捧去掉塑料袋,平放在地畦内或床架上,宽度60-80厘米,长度不限,周围和表面覆盖。覆土材料事先在烈日下晒干,再次使用1%-1.5%的甲醛、0.3%-0.5%敌敌畏混合熏蒸消毒。覆土时先用1%-2%石灰水预湿,表层一次性覆盖3-5厘米后,然后采用细喷勤喷的方法逐步调整好泥土含水量。调水期间要注意通风,如果培养材料的温度正常,不要让太多的水流入材料,以免使材料变黑。特菌丝爬上土层后,空间的相对温度增加90%-95%,给予散射光,通过增湿、降温、变温刺激诱导原基的大量发生。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水分和湿度主要用于调节水分,浇水应该少而且频繁。

五、采收

鸡腿菇从原基到成熟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一旦临近成熟,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菌柄迅速膨大,菌环松脱,菌盖极易开伞,子实体易破碎菌褶变黑而自溶液化,失去商品价值。这也就是常说的鸡腿菇保鲜期短。事实上,只要收获期得到适当提前,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子实体5-6成成熟时,为采收期。此时收获对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子实体质量好,商品价值高,保鲜期长,耐运输。第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后再向畦内喷重水,继续进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3-4潮菇。

以上就是关于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的内容介绍,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吃过这种美味的鸡腿菇呢?

关于鸡腿菇高产种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锯木屑可以用来栽培鸡腿菇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鸡腿菇该如何种植?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简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522/7355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