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机装备研发“国家队”的转型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604
内容摘要:    中国农机院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装

 

中国农机院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研发的“国家队”,1956年成立,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原一机部农业机械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并,正式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屈指算来,中国农机院至今已走过了63年的辉煌历程。63年来,新中国的农机化事业从这里出发,拉开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序幕,也改变了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今天,中国农机院以加快推进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为牵引,以推动农业机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使命,面向农业现代化主战场,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正成为我国农机领域的战略策源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辐射中心、国际交流中心。

坚持创新引领,一批原创性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农机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博介绍,近年来,围绕高端装备、农业工程、信息技术与服务三大主业,立足我国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中国农机院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积淀优势、创新平台优势、人才团队优势和政策信息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玉米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就是中国农机院紧跟市场需求研发的成果。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我国玉米种业规模虽然很大,但制种玉米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制种作业装备品种少、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瞄准产业急需,中国农机院“玉米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攻克了玉米雄穗动态识别定位与高度随动抽取等技术难题;创新提出了取代动力输出轴的气源驱动方法,提升了气吸排种性能,彻底解决气压不稳造成的田间漏播多、地头雍种问题;突破了轮距动态自适应调节等多功能自走式高地隙底盘技术瓶颈,首次实现了高大植株密植条件下施药、中耕、追肥作业机具一体化;研制了茎穗兼收玉米割机、秸秆收集打捆型玉米收获机,推动形成了摘穗收获与秸秆处理、茎穗收获和青饲收获机械化模式。该项目填补了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装备空白,技术性能及作业质量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项目成果已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其中玉米播种机、喷杆喷雾机、联合收获机、大型青贮饲料收获机共24个品种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果园机械化栽培体系与关键装备的研制与示范”“棉种智能精细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东北玉米全价值仿生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

近几年,中国农机院研制的一大批农业装备相继面世,提升了我国农业装备水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秉承“器利农桑”的国家使命,作为中国农机行业惟一一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目前,中国农机院有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人,占从业人员一半以上,专业涵盖农牧业机械、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信息与智能技术、材料与制造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5大学科36个专业方向的完善科研体系,建立了科研和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发展路径;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开发项目250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7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00余项,其中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30多项。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国农机院累计投入科研经费就达4亿多元,在产前的种子加工、农田整理,产中的田间耕种与栽插、植保、灌溉、收获,产后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质能、农业废弃物处理以及畜禽养殖等装备领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有21个项目荣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国防)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9项。

“互联网+云服务”,农机作业进入“云时代”

农民坐在躺椅上,悠闲地喝冷饮,戳下手机屏幕,几台农机就开进了自家农田,作业数据则实时出现在手机上,后台对大数据分析处理后,还能编制不同阶段农机作业计划……这是中国农机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苑严伟为记者描述“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服务农民的一个画面。

近年来,中国农机院承担了由国家发改委发起的北斗产业化专项研究,开始尝试“互联网+农机作业”的推广应用。“北斗刚刚提供亚太地区服务的时候,我们拿到了农机行业第一个北斗产业项目,在1000多台联合收割机上装了北斗定位装置,成功解决了跨区作业机械与农田、农民‘失联’的窘境。”苑严伟说道。

为进一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又相继拓展到播种监测、植保和收获作业。“播种机装上我们的检测系统后,不仅能统计作业面积、作业时间、机手信息,对漏播断行进行报警,还能知道一亩地播了多少粒种子,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断行减产甚至提前预测产量,对后端加工和销售都有指导意义。”苑严伟说。

现在,“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延伸,已成为涵盖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农机物联网平台,具有农田信息采集、农机工况检测、作业质量分析、专家智能决策和水肥药精准投入等特征,大大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了灌溉水、化肥、农药的投入,实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精准化的突破。

继“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后,2018年10月26日,由中国农机院主导开发的“好收成"农机合作社管理云服务平台暨APP在武汉国际农机展上正式上线运行。苑严伟告诉记者:“通过使用‘好收成’农机合作社管理APP,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可以用手机远程调度、监控作业情况,还能用北斗GPS定位地块分布、作业轨迹等,也可以实时查看作业面积和进度,实现实时跨区作业管理;合作社通过APP还可以对机手进行作业量统计、评价考核和费用结算,对日常农机具的管理及维修保养、油耗记录等建立档案库,分析作业面积、作业效率及收益等。”

对接“一带一加快中国农机路”倡议,“走出去”步伐

2017年12月13日,在埃塞俄比亚农业部,一场特殊的演示活动在这里举行。中国农机院专门针对当地主要农作物——苔麸,自主研发的播种机、收获机、清选机等全程机械化产品轮番上场,良好的设备性能和作业效果得到了在场官员和农业专家的一致好评。演示结束后,中国农机院以捐赠形式向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移交了部分演示设备。移交仪式上,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艾亚苏博士从中国农机院院长王博手中接过象征开启未来合作的金钥匙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改变埃塞农业历史的一天。”

而在此前的12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中北部的阿姆哈拉州苔麸收割现场,中国农机院研发的苔麸联合收割机和脱粒清选机进行的作业演示中,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亲临现场。海尔马里亚姆总理详细了解了苔麸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后,对中国农机院研制的苔麸机械化设备表示了由衷的赞赏。他表示。中国制造的苔麸设备攻克了长期以来埃塞俄比亚政府曾寻求西方国家帮助却一直未解决的当地土壤粘性大、作物易倒伏、种子颗粒小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据了解,在约1亿人口的埃塞俄比亚,苔麸种植面积达300万公顷,有近5000万人以苔麸为重要食物来源,但是埃塞俄比亚一直以传统的人工方式播种和收割苔麸,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实现苔麸生产的机械化,一直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多年的期盼。中国农机院研制的苔麸机械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将会极大地促进埃塞俄比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对此,王博介绍说,苔麸农机系列产品是中国农机院面向埃塞俄比亚市场开展“定向研发、定点推广、定位合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推动中国农机院农机化技术成果国际化转化,促进国际化经营,加快中国农机“走出去”步伐,探索了有效途径。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中国农机院“走出去”的步伐铿锵而坚定。

今年4月11~30日,中国农机院承办的多边援外技术培训项目——“一带一路”国家小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技术国际培训班在京举办。来自巴基斯坦、菲律宾、蒙古、斯里兰卡、泰国、伊朗6个发展中国家的20名农业专员参加了为期20天的学习实践活动。

今年3月1~7日,中国农机院所属中机华丰公司董事长吴德胜代表中国农机院分别与尼泊尔3个省就“尼泊尔奶业发展助推农村社区减贫项目”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8年9月3日,王博与加纳食品和农业部部长阿科托博士在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两国政府农业和经贸合作框架内,利用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装备,协助加纳在农业灌溉、农业示范中心、农业价值链提升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提升加纳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

……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展望前程,王博表示,作为中国惟一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国家级平台,中国农机院将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模式、创新的举措,为我国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机装备研发“国家队”的转型之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518/6546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