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6时,62岁的北滘黄龙村村民周锦财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爬上四楼天台打理他的“小乐园”。一个40多平方米的天台,这里生长了20多个黄龙村特有的黑皮冬瓜。浇水、施肥、除草、培土……每天他都要花一个小时打理这个瓜园。“别看它们现在那么一点儿,等到了6月,那就是50斤左右一个的大冬瓜了,这一个天台的产量可以达到1000斤以上。”尽管累得满头大汗,周锦财脸上总带着微笑。
黑皮冬瓜是黄龙村的特色农产品,顺德民间有“碧江出只鸡,黄龙出个瓜”的美誉。黄龙村把打造冬瓜美食品牌作为树立群众文化自信的举措之一,探索出“党建引领,文化自信”的行动路径,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宣传推广冬瓜文化,以党建引领助力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让党建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做到“惠从党来”。
打出品牌:一个冬瓜把村民的心连在一起
黄龙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种植黑皮冬瓜,逐渐形成品牌,享誉在外。“虽然黑皮冬瓜已经不是黄龙村的主要经济农产品,但是只要有自留地的村民都会在家里种。”周锦财说,种黑皮冬瓜不仅仅是为了吃,也是一种对过去生活的追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龙村村民从务农转变到以工业为主。虽然种植冬瓜的人较以前少,但谈起黄龙村的冬瓜种植历史,村民无不仰首挺胸,自豪地说曾经的黄龙村冬瓜产量大、品质好、个头大、囊少,为当时的村民增加了不少额外收入。
林八妹是土生土长的黄龙村人,她说,在计划经济年代,黄龙村村民种植的冬瓜全部都是通过木艇运到“北滘冬瓜仓”,多数供出口之用。一直以来,她都有种植冬瓜,自己种的冬瓜最大的有60斤,“别人种的更大,有80多斤。”她说,近年来,村里把冬瓜的文化价值挖掘出来,加以宣传推广,村民种冬瓜的热情更高了。
去年9月,黄龙村举办首届黄龙冬瓜文化节,周锦财种出的58斤黑皮冬瓜荣获“最重冬瓜”称号,他自己也被称呼为“黄龙瓜王”。 如今,黄龙村还成立了冬瓜文化社,目前社员有6位,锦叔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因为黑皮冬瓜,大家又找到了聊天的话题,社员们闲时聚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互赠种子,还一起煲冬瓜汤,做冬瓜糕,为村里推广冬瓜文化出谋划策,邻里之间乐也融融。
文化自信: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所获有所盼
如今,黄龙村冬瓜文化还延伸出“冬瓜趣味运动会”“冬瓜菜式厨艺比拼”“青年冬瓜种植农作体验”等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了黄龙村“党建引领”“文化自信”品牌新名片。黄龙村与顺德一心社工服务中心合作,驻点社工郭嘉欣与黄龙村委的工作人员一起挖掘村居特色文化,将黑皮冬瓜作为重构乡村文化的切入点,开展“睦邻冬瓜文化节”社区营造项目。
去年,黄龙村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冬瓜菜式厨艺比拼赛,20多名村民秀厨艺、显身手,以黑皮冬瓜为主题食材,制作出一道道各具特色的冬瓜美食,连担任评委的顺德厨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连庚明也频频点赞。
2018顺德美食节上,黄龙村还以黑皮冬瓜为村居美食品牌,黄龙村党委书记仇培东和时任黄龙村党委第一书记梁咏妍等村委会工作人员与村民一起,为炸冬瓜、黑皮冬瓜祛湿茶、冬瓜糕、冬瓜干等特色产品卖力吆喝,打响黄龙美食品牌。现场大卖的冬瓜祛湿茶就是村民阿七钻研自制的,当天一直忙个不停的阿七说:“我是第一次参展,很热闹,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希望更多人品尝、喜欢上黄龙冬瓜美食。”
打造冬瓜美食品牌,有来自黄龙村稳步发展的力量支撑。多年来,黄龙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龙村视察时提出的“农村党建让群众更满意”的殷切嘱托,以“党建+”推动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等各项工作。
据仇培东介绍,该村自去年举办第一届黄龙村睦邻冬瓜文化节以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冬瓜主题活动,随着各项活动的推进,村民对黄龙村本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家团结一心,发扬黄龙村人勤奋拼搏的精神,一起自发宣传推广引以自豪的黑皮冬瓜。
仇培东透露,下阶段黄龙村将加大力度宣传推广黄龙黑皮冬瓜美食品牌,组织村内的饭店推广冬瓜宴,包括冬瓜粥、冬瓜糕、冬瓜羹等特色菜式,形成黄龙美食品牌,要让来到黄龙村参观的人们品尝到正宗的黑皮冬瓜美食,还可以采购各类冬瓜产品,共同打造黄龙村黑皮冬瓜乡村产业品牌,让村民有所获、有所盼,在乡村振兴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