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海南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703
内容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目前,海南正处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海南最强优势,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自贸试验区建设,走出一条符合海南实际、具有海南特色的乡村振兴可持续路径,对完成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使命,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抓统筹,促进乡村振兴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

去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这是海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海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殊的时代背景。

从海南自贸区建设的特点看,海南与全国其他自贸区最大的不同是全岛建设,80%的土地是农村,61.08%的户籍人口是农民,21.4%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自农业。这就决定了,农村是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参与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农业是自贸区必须做优做强的主导产业。“三农”问题解决得不好,自贸区建设就会缺乏稳固的基础。当前,海南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乡村是自贸区建设的突出短板,要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创造条件,为自贸区建设奠定基础。

从海南自贸区建设的任务看,海南的战略定位是“三区一中心”,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乡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从农村起步,全面深化改革,农村仍然是主阵地,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乡村治理结构等一系列改革,将为自贸区建设释放无穷活力;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题中之意;海南独特的热带雨林、乡村风光、农耕文化、黎苗风情,蕴含着丰富的消费资源,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承接地。海南是国家热带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中心,热带农业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海南要实现“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必须做好做足乡村振兴这篇文章。

基于乡村振兴和自贸区建设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海南省坚持两项任务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推进,以乡村的全面振兴为自贸区建设夯实基础,以自贸区建设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一是统筹规划引领。统一规划是促进乡村振兴与自贸区建设融合发展的基础。2015年海南率先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大花园统一规划,划定了11类控制线,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刚性约束;化解了72.1万块、1587平方公里的重叠图斑,确保地类规划属性的唯一性;科学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适度规模和比例结构,海南省95%的村镇完成规划编制,75%的村镇规划批准实施。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完善各类开发边界内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专项规划,着力解决图实不一问题,消除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划、用地障碍。

二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海南仍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尤为薄弱,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海南把农村列入自贸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盘子,一并安排、一体推进、适当倾斜。光网向自然村和农场延伸,乡村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覆盖率要达到99%;实施供电保障和抗灾能力三年行动,打造全域智能电网示范省;按照生态路、景观路、旅游路、交通路、幸福路的要求建设农村公路和旅游公路,力争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加快环岛主干气网建设,推进燃气下乡进村,让更多乡村用上清洁能源;完善海南省农田水利水网,解决农田工程性缺水问题。海南省以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纽带,搭建乡村振兴与自贸区融合发展的桥梁。

三是统筹产业发展。海南的乡村产业,既要成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要成为自贸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深化农业对外开放,提升农业国际化水平。《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取消蔬菜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外资股比限制,这是海南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的重要举措,海南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南繁硅谷”、琼海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建设,吸引一批国际农业巨头落户海南,促进海南农业全球化竞争、全产业链发展。海南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海南省推进乡村产业革命,打造全域旅游、健康养生、特色加工等新产业新业态,让乡村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承接地。

四是统筹推进“百镇千村”建设。创建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和1000个美丽乡村,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拉动自贸区投资增长、促进消费、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目前,海南建成了13个特色产业小镇和566个美丽乡村,但存在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同质化、业态粗放化等问题。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海南省将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五网”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领和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人居环境;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激发百镇千村建设活力;坚持开展文明大行动,培育文明风尚。要让“百镇千村”成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靓丽名片。

五是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今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底线目标。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海南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海南省仍有4.5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海南省要坚持现有目标标准不动摇,锁定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着力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继续推动“五带动全覆盖”行动和有劳动能力低保户自强行动,推动消费扶贫常态化,推进贫困户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全覆盖,夯实产业扶贫基础,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建机制,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

乡村振兴是一场涉及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深刻变革,其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过去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地方造盆景、垒大户等做法屡见不鲜,政府大包大揽,农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投入渠道不畅,乡村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导致乡村缺乏活力和后劲。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这是海南省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切实避免的问题。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可持续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最强优势,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全社会各类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让农村资源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独特的热带资源和一流的生态环境是海南乡村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海南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立足这一根本优势,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把生态环境变为生态产品,把“颜值”变为“价值”,把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让全球消费者共建海南美丽乡村,共享海南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实现多方共赢。

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多方受益的良性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科学引导与有效管控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引领。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一体设计,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的问题;加强规划执行,落实新建住房“逢建必报”制度,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打造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升级版,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另一方面,要均衡配置公共资源。建立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均等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新增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经费向农村倾斜,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并轨,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上的普惠上升到实质上的公平。

二是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振兴乡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财政资金不能包,也包不起,必须加快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一方面,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农村存款相当部分不能在农村转化为投资,通过金融机构的虹吸效应流向城市,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涉农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监管和考核办法,提高投放“三农”贷款的积极性。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稳妥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解决投放“三农”贷款市场主体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制定社会资本下乡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加强产权保护,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供地用地等扶持政策,提高投资者预期和收益。

三是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方向。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要发展预冷保鲜、分选分级、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农机作业与维修、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要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培育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创响一批“土字号”“老字号”。要补齐海南农产品加工业短板,利用闲置校舍、废旧厂房等,就近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把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要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用好“数字海南”建设成果,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推进物联网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基地,利用大数据平台,促进农村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要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海洋、康养、文体、会展、森林、乡村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四是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近年来,海南运用共享经济理念,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率先发展“共享农庄”,消费者通过定制产品、认购众筹、租赁民宿等方式,足不出户即可共享海南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社会资本依托“共享农庄”,构建起美丽乡村可盈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农户则通过订单农业、管护农庄、代耕代种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增收。“共享农庄”的建设,让农民变成股东、农房变成客房、农产品现货变成期货、消费者变成投资者,实现多方共建共享共赢。如三亚大茅共享农庄,以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当地村民全部参与。政府负责村内垃圾、污水处理和4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打造高质量的“共享农庄”提供优越环境;企业投资建设,把农房改造成适合康养的现代化民宿,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的创新创业基地也落户当地;农户按照企业制定的标准,发展百香果、芒果等特色产业,产品直供中国远洋集团等客户,芒果园则面向消费者认购众筹,收益大幅增加。“共享农庄”模式是海南美丽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海南省将继续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情怀、有品位的企业参与“共享农庄”建设运营,采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认购众筹等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共享农庄”供地模式,加强动态监管,严禁以“共享农庄”为名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会所、私宅大院。

强保障,优化乡村振兴要素配置。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要统筹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重大项目、重要改革性支出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要改革财政支农资金利用方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文章,把各类涉农资金尽可能打捆使用、形成合力,并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长期以来,土地出让收益主要是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直接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很低。未来这将是乡村振兴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强化土地保障。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中央12号文件赋予海南海南省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任务,要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地方试点经验,结合海南实际再创新,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进行产业项目建设,既盘活集体资源,变资源为资产,又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同时,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框架下,进一步改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机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分期建设等实际情况,优先安排用于美丽乡村、共享农庄和全域旅游等项目建设,允许实施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等占用农用地的产业项目保留集体用地性质,采取“只转不征”方式落实项目用地。鼓励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经营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项目建设。要按照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要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要让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首先,要做好“引才”文章,把引进“三农”人才作为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特别是要为那些想为家乡作贡献的各界人士搭建参与乡村建设的平台,在振兴乡村中大展身手。其次,要做好“育才”文章,用好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平台作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和乡土人才。再其次,要做好“用才”文章,深化农业专业技术职称改革,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职称聘任不受岗位总量、结构比例限制,注重从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中选拔充实乡村干部队伍。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周末工程师”等兼职或停薪留职制度,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给钱给物,不如配个好支部。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市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要当好先锋。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落实完善工作制度,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好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和村务协商会的议事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家风民风乡风。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海南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508/653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