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湖北:让扶贫产业开花结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6  来源:湖北日报  浏览次数:81636
内容摘要: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2016年,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规划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一定成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2016年,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规划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湖北省对原有规划进行了细化完善,修订出台了《湖北省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年)》。

这份新修订的规划,直指湖北省当前产业扶贫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系列详实而可行的思路和办法。

产业扶贫,扛起扶贫攻坚大梁。

贫困村多处在偏远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调查显示,贫困山区主要种植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辅以蔬菜、林果、茶叶、药材、烟草等经济作物。总体来看,产业普遍散、小、弱,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成为贫困地区的重要抓手。早在几年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村一品、多乡一业、一县几个骨干品种”的支柱产业梯级结构,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至少发展一项产业或者参与发展一项产业。

经过几年的扶持和培育,“有特色、有效益”的产业不断涌现。全省所有贫困县都拥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涵盖水果、茶叶、中药材、木本油料、特色养殖等方面,三条水果带、四座茶山、精品旅游线路等产业布局更加清晰,房县花菇、蕲春蕲艾、罗田黑山羊、咸丰黑猪等品牌市场美誉度和占有率不断提升。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各地探索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方式,变贫困户“单打独斗”为“嵌入产业链条”,总结出武汉市“三乡工程”、黄冈市“五位一体”、十堰市“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增收”和恩施州“121+X”等产业扶贫模式。

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到2018年底,依靠产业发展稳定带动265.9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80.6%,产业扶贫扛起湖北省扶贫攻坚工作的大梁。

升级传统产业,拓展新兴产业。

全省产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产业培育难、壮大难、产销对接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发展盲目跟风、产业和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新修订的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提出,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另一方面,巩固升级传统产业,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融入更多的现代产业元素,让“老树发新芽”。

直面痛点,精准发力。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曾德云介绍,实施十大工程,从种养业的良种繁育到农产品加工、品牌、物流等方面,对产业扶贫中的瓶颈问题逐个攻克,想方设法为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增加收入。

最贫穷的地方往往拥有最美丽的风景,休闲旅游业被列入重点扶贫产业,规划对四大片区进行了准确定位——大别山片区紧盯红色旅游资源,构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武陵山片区重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山水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打造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圈。秦巴山片区围绕“生态文化”,开发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幕阜山片区突出“湖光山色”,春看竹海,夏游九宫,秋赏金桂,冬浴温泉,四季游仙岛湖。

扶持政策,催生产业开花结果。

越到后期,产业发展越艰难。

“用具体、有效的扶持政策,确保扶贫产业顺利开花结果。”曾德云说。

创新机制,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规划明确,贫困户可将农村承包土地林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折价入股,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股份合作关系。也可以将扶持贫困户的项目补助资金作为股份入股,享受固定分红和赢利分红。对于贫困村,可探索将集体所有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经营性资产折价入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集体收益分配权。

贫困户想创业,缺乏启动资金怎么办?据了解,贫困县市区将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信用贷款全覆盖。对带贫成效突出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信贷支持向其倾斜。

创业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向谁求助?曾德云介绍,县市区组建扶贫技术服务团,向每个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人员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能人,在4821个贫困村设置产业指导员,让农民在家门口学技术。

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将汇成共促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湖北:让扶贫产业开花结果”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506/6527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