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兰陵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160多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过百万亩,有“山东南菜园”美誉,常年有30多万人在外从事蔬菜运销等相关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既面临“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难题,也拥有在外人才和蔬菜产业人才优势。如何适应发展需要,打造乡村振兴的人才高地,引领兰陵乡村全面振兴?
“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靠人才。”临沂市委常委、兰陵县委书记任刚说,“兰陵牢牢抓住人才振兴这一关键,2018年起推进以头雁、归雁、鸿雁和雁阵为主要内容的‘四雁工程’,着力构建‘物质激励+台阶激励+精神激励’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长效引导体系,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一年多的坚持下来,兰陵乡村渐成“众雁成林”发展态势,并带动各类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要素下乡,带领众多乡村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振兴路径。截至目前,兰陵已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选拔和培养“头雁”50名、“归雁”46名、“鸿雁”100名、“雁阵”139个,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0.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400余元。
实施“头雁工程”,建强乡村人才“主心骨”
日前,第六届兰陵菜博会成功举行,主场地就在该县的一个村——卞庄街道代村。如今的代村,无处不诉说着美丽和殷实。然而,20年前,这里却以“乱圈乱建、村‘两委’瘫痪、村集体负债百万”而闻名。1999年,31岁的王传喜毅然回村挑起重担。如今,昔日的“散乱穷”村变身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村镇”等称号;王传喜也获得“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并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兰陵县委副书记刘波坦言,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兰陵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以“头雁工程”为统领,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育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实行“重选拔、严管理,重实绩、严考核,重激励、严约束”,瞄准选育用管,解决突出问题。
选人育人方面,明确“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既将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复退军人等优秀人才纳入选人范围,还要求每三年公开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任用。创新激励方面,在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年工资性收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倍的基础上,发放任职年限补贴并缴纳养老保险;对获评市级及以上优秀的,由县财政参照副科级干部工资标准发放报酬;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等,拿出不少于20%的名额面向村党组织书记选拔。监督管理方面,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双重管理,乡镇党委与村党组织书记一月一谈话、一季一点评;村级党组织年度考核评定为二星级党组织及以下的,由县委组织部谈话提醒,乡镇党委重点帮扶;连续两年被评为二星级党组织及以下的,坚决进行调整。
实施“归雁工程”,推动在外人才“凤还巢”
2018年秋,矿坑镇湖子峪村波澜乍起,在外奔波十几年的“80后”李金鹏选择了回乡创业:“原先,人少了,村空了,每次回来都觉得不舒服。这几年,先是脱贫攻坚,后是乡村振兴,这片让我魂牵梦萦的故土迎来了生机和希望,县里又实施‘归雁工程’,对我们返乡创业有激励政策,更让我下定了决心。”
如今,在村头近千亩的山岭薄地上,李金鹏带领乡亲建设的平欧大榛子示范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通,承载希望的苗木已将根系扎牢……
“30多万在外人员,是兰陵独特的人才资源和宝贵财富。为充分激发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热情,兰陵按照精准引才、产业聚才、服务留才的要求,实施‘归雁工程’,引导在外人才带动资金、技术、信息等反哺农村,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刘波说。
据介绍,兰陵建立了在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计划3年内吸引400名具备一定创业基础、有回乡发展实体经济意愿的外出能人,以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园综合体、发展农村电商等形式回乡发展实体经济。对此,兰陵突出特色高效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产品仓储物流业、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重点方向,从政策、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同时,规划建设了“归雁人才”创业园和创业中心,让更多归雁人才“拎包入驻”,并优化社会保障等相关服务,切实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实施“鸿雁工程”,盘活用好农村“土专家”
郭军见,兰陵县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名土生土长的兰陵农民,却在兰陵蔬菜转型升级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成蔬菜集约化育苗工厂,年育苗1亿株以上;总结制定的7F标准化管理技术,让社员“轻轻松松种好棚,简简单单多卖钱”,开设了100多家村级服务站;建设成年交易量上亿公斤的蔬菜批发市场一处,累计培育种植大户6000余户,辐射菜农两万余户。
“像郭军见这样的本土人才,在兰陵初步统计有2000多人,如何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兰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健铭说,“对此,兰陵实施‘鸿雁工程’,在储备人才、开发人才和使用人才等方面出台系统激励政策,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其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从2018年起,兰陵每年面向本县的本土人才,通过个人申请、村居上报、乡镇初审、部门联审等程序,每年选拔100名优秀“鸿雁人才”,实行岗位管理,由县政府发放每人每年5000元的津贴。利用两处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10处“农民田间学校”,投资1.5亿元实施兰陵新农人培训中心项目,每年培育新型农民2000人以上。
为了让本土人才能有用武之地,兰陵根据个人意愿,将优秀人才列为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安排具备条件的本土人才到书记助理、主任助理或村民小组长等岗位进行锻炼。每年举办“鸿雁人才”技艺技能大赛、“十强鸿雁”选树等工作,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本土人才领办各类“鸿雁”协会并发挥突出作用的,每年给予1万元工作经费。
实施“雁阵工程”,演好人才振兴“大合唱”
兰陵县副县长刘志军介绍,与“头雁”“归雁”“鸿雁”三个工程不同,“雁阵工程”重在培育和提升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改变其单打独斗的局面,让这支队伍在推动农业结构、生产、经营和组织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以示范性合作组织发展为当前重点。兰陵重点支持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合作组织。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扶持资金;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对该类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以上规范化合作社的,在享受补贴政策的同时,再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以推动规模化家庭农场发展为重要抓手。兰陵重点支持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有固定的经营管理场所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经营规模相当于普通农户10倍-15倍的经营主体。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一次性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的扶持资金。鼓励地域相近、经营范围相似的家庭农场集群化发展,建立家庭农场联盟,配套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各类主体集聚式发展。兰陵鼓励各类主体开展联合开发、股份合作、联产联营等,对新引进的投资1亿元以上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一次性给予投资额2%的奖励,并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