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瓜类作物白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2  浏览次数:81110
内容摘要:种植瓜类作物的农户都知道,瓜类作物容易患上白粉病,也叫做白毛病、粉霉病。尤其是甜瓜、西葫芦、南瓜、黄瓜等发生白粉病的几率更大、更为普遍,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会严重影响瓜类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严重的,还会

种植瓜类作物的农户都知道,瓜类作物容易患上白粉病,也叫做白毛病、粉霉病。尤其是甜瓜、西葫芦、南瓜、黄瓜等发生白粉病的几率更大、更为普遍,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会严重影响瓜类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严重的,还会导致作物早衰死亡,对农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那么瓜类作物白粉病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该如何防治?

1、瓜类作物白粉病的症状

此病主要侵染作物叶片、叶柄、茎蔓也常受害,果实受害的情况较少。在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的正面或背面会长出小圆形白色粉状霉点,不久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白色粉状霉斑,以后蔓延到叶柄和茎蔓甚至嫩果实上。严重时整个植株叶片被白色粉状霉层所覆盖,叶发黄变褐,质地变脆。后期有时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有性世代的闭囊壳,先为黄色后变成黑褐色的小粒点。

2、瓜类作物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该病由真菌浸染所致,病原菌可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作物上越冬。病原菌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

3、瓜类作物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棚室消毒。定植前5~7天,每半亩棚室可用硫磺粉250克,并与500克干锯末混均匀后,分装在几个塑料袋或花盆内,分放在棚室内,在傍晚时分,密闭棚膜,点燃熏蒸一夜,第二天放大风。熏蒸时,棚室内气温最好维持在20℃左右,架杆等物也可放在棚室内同时消毒。

(2)种子选择。选用各种抗白粉病的瓜种

(3)物理法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高脂膜,兑水为30~5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4次,每亩喷药液50~75千克。

(4)小苏打防治。发病初期,可用0.2%小苏打溶液进行喷雾。每隔7~9天喷1次,每亩每次喷药液75千克。

(5)生物防治。用农抗120,兑水为2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每亩每次喷药75千克。

(6)药剂防治。生产上提倡正常年份发病期提前15天进行喷药预防,可以用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900-1000倍液或25%乙嘧粉悬浮剂800-1000倍液,间隔10天1次。初发病时,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0%唑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每隔7~9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在使用药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用量和指导方法使用,避免出现药害,另外,瓜类苗期对唑类药剂比较敏感,使用时要减半使用。

(7)烟剂防治。每亩每次用10%百菌清烟剂300~4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或粉锈宁烟剂300克,在初发病时进行熏蒸。

以上瓜类作物白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瓜类白粉病是瓜类作物常见的一种病害,而且分布也比较广泛,所以农户们在种植瓜类作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治,避免因白粉病而影响瓜类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

关于瓜类作物白粉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瓜类作物白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502/7385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