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一直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三河镇,在2019年春天,种下了700多亩来自福建省三明市的蘑菇——赤松茸。
“温棚里的赤松茸5月初就长出来了,大田里的6月初出菇。”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三河镇闽宁菌菇园的日光温棚里,菌菇园负责人黄雄越和三河镇党委书记宋志鹏蹲在地头,面对长势喜人的菌菇,交流着下一步的准备工作。
2016年,三明市商人黄雄越随闽宁合作政府考察团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考察。“海原县低温天气较多,与福建相比,夏天气温也不高,适合蘑菇和菌类种植。而且玉米秸秆、牛粪这些生产原料遍地都是,价格低廉,这些条件加起来比福建当地要好,所以在宋书记的盛情相邀下,我就在三河镇种菌菇了。”黄雄越说。
赤松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市场价格高。2017年,黄雄越带着福建的专家、技术员,从三明市引进赤松茸品种,在三河镇进行菌种人工培育实验,当年就取得成功,随即展开大规模种植。
风里来,雨里去,黄雄越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从2017年试种3亩温棚种植,到2018年面积扩大到30亩温棚种植,2018年冬季产出4万公斤赤松茸,畅销北京、上海等城市。在海原县的大力支持下,黄雄越又投资建设了海原县第一家闽宁菌菇扶贫产业园,今年菌菇种植面积达265亩。同时,与三河镇的合作社一起流转了500亩地,建立赤松茸种植基地,进行大田种植,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政府对三河镇菌菇产业给予大力支持,种植大田菌菇每亩补助2500元。
“一亩地最低亩产2000公斤菌菇,如果全部实现量产,除去成本,效益相当可观。”黄雄越说。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三河镇坪路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玉米秸秆、牛粪等菌菇生产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处理,被村民们均匀地撒到农田里。为了第一季菌菇顺利出菇,乡、村干部,福建来的技术员,都在地里忙碌着。十几名妇女正在把菌种种到田里,“合作社每天给100元工资,一个月3000元,挣工资可以补贴家用。”正在干活的王雪霞告诉记者,她也想种植菌菇,毕竟种植菌菇利润比种玉米高得多。
黄雄越介绍,今年是赤松茸进入大田种植的第一年,也是他尝试进行赤松茸在海原一年四季都能够出菇的头一年,而作为原产地的福建也只能在冬天凉了种一季。目前,三河镇第一季赤松茸预计5月底出菇,市场价不低于每公斤12元,反季节每公斤20元,一线城市每公斤能卖30元到40元。
“刚来三河镇种植菌菇时,我心里还没底,现在产业园的菌菇不仅种出来了,还能实现循环的反季种植和出菇。而今,当地百姓纷纷找我们种植,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下一步,黄雄越打算引进更多的菌菇品种,更好地带动当地村民致富。